春天,是大自然的复苏,是花开的季节,也是诗人心中的灵感源泉。晏殊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充满着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尤其擅长描绘春日的景致。在他的诗篇中,春天被赞美得绝妙无比,仿佛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透过晏殊两首佳作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他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和深情表达。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花烂漫、春水清澈,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嫩芽在树枝上开心地微笑着。大人和小孩也都换上轻便服装,在野外放风筝,在树林中捉迷藏,显得如此惬意和放松。文人墨客们也尽兴地挥毫泼墨,抒写对春天的赞歌。晏殊是北宋杰出的词人,20岁即拜翰林学士。他兴教重学,善于发现和提携人才,许多名臣都出其门下。晏殊的词作经常表达一种闲雅的气度,语言看似平淡质朴,却极其凝练,并耐人咀嚼。下面分享晏殊的两首佳作,体物入微,字少意多,很适合春天时阅读。
踏莎行·小径红稀
北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上片写春暮景色,首二句远观,以“红稀、绿遍”,形容花残草长,暗示出暮春时节。词人感慨春意阑珊,芳华易逝,也暗示人生无常。
“树色阴阴”,则与“芳郊绿遍”相应,描写春深时的草木之状。作者移步换形,抒写了暮春时节的生动景象,虽然不说惆怅,但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词人接下来又以杨花扑面,作进一步渲染。杨花不受约束,漫天飞扬,既展现出一种灵动状态,又彰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颇有情趣。
换头由远而近,莺、燕二句相对,极其工巧,却不着力。黄莺躲在绿叶里,朱帘将飞燕阻隔在外,一藏一隔,极得物态,且又传神。
“炉香静逐游丝转”,炉香静静燃烧,烟雾像游动的青丝,缓缓上升。这一句更见作者体物之心,入于幽微。作者善于笔补造化,以文字之美,弥补丹青难描之遗憾。
词人一觉醒来,早已是黄昏时分,夕阳正拂照着深深的朱门院落。最后的愁梦酒醒,定格于斜阳深院的画面,情思却不绝如缕,似余音袅袅可闻。结尾的“深深院”三个字,妙在体物深微。
才子独自一人饮酒,然后又看到夕阳晚照,呼应开篇的红稀绿遍,以及杨花扑面,令人倍感暮春时的怅惘,也尽显一份淡淡的愁情。
词人生当盛世,又地位显著,可谓呼风唤雨,尽得风流。可是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理解,也正因为他的特殊地位,才会令人望尘莫及,更不敢轻易接近,反而让作者感到知音难觅,甚至身边都没有人可以说说知心话。
踏莎行·细草愁烟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晏殊的文章赡丽,工于诗词,而且闲雅有情思。他的传世之作《珠玉词》也被后世称为风流蕴藉。宋词起于酒席歌宴,行于歌女文士,并非言志载道之用,其作用非诗文可比。
但晏殊的词作与传统题材不同,不仅写法上有所突破,而且具有富贵之气,作者承前启后,体现了士大夫的优游气度。
作为宰相词人,晏殊一方面忙于公务,另一方面也会忙里偷闲进行创作。春天里桃红柳绿,万象更新,词人也心情愉悦,即兴赋词。起首两句对仗工整,“愁、怯”二字,将细草和花蕊写得极其生动,也委婉地传达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锐感受。
词人凭阑而望,眼前一派秀丽风景,倍觉销魂,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可是深宅大院,悄无一人,四周都显得极其静谧,就连燕子也耐不住这里的寂寞,双双飞去,只留下才子孑然一身,颇感孤独。
过片的“带缓罗衣,香残蕙炷”,也都是工对,字少意多,作者善于体物,表达传神。衣服宽大,是因为身体消瘦,其实却表达出思念之苦。熏香烧残,也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愁闷的心绪。
虽然是万里之遥,但也无法阻止离人远去的决心。垂杨只能戏耍春风,那柔嫩的枝条,岂能绊住行人。结尾两句体物入微,又移情于物,显得余味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