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宫廷深宫,无数美丽聪慧的公主们生活在璀璨辉煌的背后。然而,在这些公主们的心中,却隐藏着一个无法言说的痛楚和欲望——他们痴迷于权力与荣耀,追逐着世俗的虚华。身处权力的漩涡中,她们执迷于富贵荣华,却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欲望和追求。生活在繁华之中,却倾尽心力追逐虚幻的背后,她们是否会迷失自我,最终沦为权力的奴隶呢?
一千三百年前,长安、洛阳的坊间曾经传言:她说一句话,王维便成为大唐的“状元”;
她再说一句话,李白被任命为朝廷“供奉翰林”。
她,就是玉真公主,被认为是唐玄宗朝最有“权势”的公主。
也是因为“她”,当下主流舆论也认为:王维与李白成为“情敌”!老死不相往来。
果真如此吗?
玉真公主,约出生于公元690年左右,号“持盈”。
她与唐玄宗李隆基,同为窦德妃所生,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十分深厚。唐景云二年(711),改封玉真公主,后入道,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
有史料表明,王维确实“拜谒过”玉真公主。
唐开元八年(720),王维第一次进玉真公主府,是以琵琶演奏家的身份去的。最终,以一曲《郁轮袍》,扣动了玉真公主的“心弦”......唐开元九年(721年),王维中了“会试”头名,状元及第。
从那时起,关于王维与玉真公主的“故事”,千百年来,似乎始终就没有停过......
我所了解的事实是,王维入朝为官仅仅几个月,就因为“黄狮子舞事件”,被贬两千里外的济州。这一离去,就是六七年。
山高水长,没有史料证明,他们再有什么“交集”。
再说与王维同龄的李白。
唐开元十八年(730)初夏,李白前往长安求发展。也曾专程到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寓居一个多月,可惜,此番连公主的影子都没见上,便悻悻离去。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这首诗的全称是《玉真仙人词》。
若干年后,唐天宝元年(742),李白强势“回归”。
据说,这得益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鼎力”推荐。唐玄宗召见了李白,对其大为赞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开启了人生“高光时刻”。
此时,李白四十不惑;玉真公主的年龄,则已经过了“知天命”。
玉真公主是个“苦孩子”。出生不久,就没了母亲,从小在战战兢兢中度日。受父亲唐睿宗李旦的影响,崇尚“清静无为”,羡慕超凡脱俗的“仙人”。最终下定决心“出家”,潜心于慕仙学道。为的是,远离世俗纷争、偷得“浮生半日闲”。
没有任何史料证明,玉真公主痴迷“权势”,尽管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妹妹。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玉真公主提出:要把自己所享有的租税,归还朝廷,去除自己的各种封号,完全与世俗红尘断绝。
这可不是做做样子而已,是真正的“裸捐”喔。
有资料表明,玉真公主在人生的最后十八年中,是真正地以一个修道之人,黄卷青灯“单纯度过”。
作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当然更愿意让哥哥的江山,坐得稳稳的。坐稳江山,需要大量有识之士帮衬。所以啊,年长十余岁的玉真公主,乐意助王维、李白一臂之力,于公于私,俱在情理之中。
综合各方面史料,我个人认为:王维与李白因为玉真公主,成为“情敌”,纯属无稽之谈。
若说痴迷“权力”,倘“安乐公主”自称第二,大唐公主中就没有人敢说第一。
嗣圣元年(684),唐中宗李显被废,贬黜至均州,后迁至房陵(今湖北省房县)。韦氏怀孕途中早产,生下一个女儿。李显脱下自己的衣服,来包住她,故命名为“裹儿”。这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李多祚等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传位给李显。
恢复帝位之后,安乐公主恃父皇宠爱权倾天下。
举个例子吧。安乐公主常常自拟诏书,把内容遮住,让唐中宗李显签批实行。不无例外的是,李显总是笑着照办。
不仅如此,在母亲韦皇后的纵容下,安乐公主还威逼父皇李显,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
景龙四年(710)六月,为了达到目的,李裹儿与韦皇后合谋下毒,致唐中宗李显暴毙而亡 。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获知内情,身为临淄王的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唐隆之变”。
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当时安乐公主正在揽镜画眉,闻知乱起,逃至右延明门,追兵赶到,斩其首级,终年二十五,追贬为“悖逆庶人”。
呜呼,为了权力而不惜“弑父”,无人出“安乐公主”其右!
一双母女,痴迷“权力”,丧尽天良!
关于唐朝公主痴迷“权力”,故事还没有完。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韦后安乐公主”一党被剪除了,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上位了,是为唐睿宗。
联手李隆基的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李旦的亲妹妹;李隆基是李旦的亲儿子,所以,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姑姑。
太平公主因为“护主”有功,晋封万户;接着,获得认可,有权干预政事,从而成为当朝最有权势的女人。
在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她又感到极为“不爽”:太子李隆基,过于精明能干,常常跟自己“唱对台戏”。下决心“另易太子”,便于自己操纵朝政。
于是乎,太平公主一直利用各种机会,持续打击太子李隆基;
势单力薄的李隆基,始终在忍,也一直在寻找反击的机会。
看到这一切,唐睿宗李旦很痛苦,总是竭力平衡两方面的“利益”,也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够“回头”。
一切似乎于事无补。关键时刻,唐睿宗李旦走出了最妙的一步棋——把帝位,直接传给了李隆基,退居“太上皇”。
结果,盲目自信的太平公主,利令智昏,甚至准备提前发动“政变”。
结果,“计划”败露,反被李隆基“一网打尽”,是为“先天政变”。
对于太平公主,李隆基没有丝毫的手软。
三尺白绫,四十八岁的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
唉,权力是把双刃剑。
三个女人一台戏。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有些无奈。
冷眼看着一切,王维心里自有“一杆秤”:
太平公主是唐玄宗的姑姑,安乐公主是李隆基的堂姐,自己对她们并不了解,也没有任何交集,所以,对于公主“死于非命”的结局,只有喟叹;
然而,对于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自己却始终心存感激,但无关风月。
宝应元年(762),年逾古稀的玉真公主,无疾而终......
(未完待续)
(文中配图,除署名外,来自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