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施行一系列改革,治理有方,使得清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他的去世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历史上的疑点之一。有关雍正皇帝去世的各种传闻和猜测层出不穷,但科学解释认为,他的去世可能与自然因素有关,如身体健康问题或遗传疾病等。如今,通过对其生平和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这位君主的离世原因。
雍正是清代比较有为的君主。他于公元1723年登基,1735年逝世,在位时间较短。关于雍正的死亡,后世颇多议论,通常称之为清宫四大疑案之一。后人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正常死亡说
这是官方史籍记载的说法。比如,最早记载雍正之死的第一手资料《起居手册》是这样记述的:
这段是原始的记载,雍正、乾隆两朝《实录》和后来的《清史稿》等史籍所记,均与此大致相同。根据这些官方史籍所记,雍正从“不豫”到龙驭上宾”,首尾虽仅3月,却仍属于正常死亡。
二死于行刺说
由于雍正死得突然,加以他生前为人阴鸷,民间有“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种种传说,因此后来的一些稗官野史,如《满洲外史》、《清宫遗闻》等,都说雍正是遇刺毙命的。甚至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也有这样的记述:
这位史家虽然所上述“传闻之辞,言甚奇异”,“志之以备一说而已”,但多少也反映了他对雍正的暴死是颇有疑惑的。
溯自满人入关以后,社会上的反清复明运动虽然一再被镇压,却一直未曾熄灭。康熙47年被捕的一念和尚,便是一位反清的坚决分子。当时吕留良的长子葆中也被牵连,后来幸而脱罪,却仍忧惧而死。雍正7年又有张云如之狱,累及甘凤池、周璕、陆同庵等人;这甘凤池是一念和尚的同伙,陆同庵是吕留良的私淑。民间说部中有“江南八侠”之说,其中就有甘凤池、周璕、吕四娘等。为此稗官很容易把吕四娘视作吕留良的孙女,加以雍正之死颇为实然,因此就有了上述“遇刺”的传说,这也是不足怪的。
三服饵丹药,中毒致死说
正常死亡说,是官方史籍所记载,不足以解释雍正为什么死得那么突然。遇刺毙命说,在事实上并不可信。因为雍正6年发生了吕留良文字狱案,至雍正10年12月定案:吕留良,吕葆中父子戮尸枭示,另一子吕毅中斩决,孙辈发遣极边为奴。早在吕案定谳前,浙闽总督李卫已上奏雍正:吕氏一门,无论男女老幼俱已严禁。连吕留良父子的茔地也早已遣人监视,留良的孙女女绝无漏网的可能。何况雍正临终前一直住于圆明园离宫,此处至雍正二年起即设护军营,卫士昼夜巡逻,戒备森严,一个女子决难潜入寝宫刺杀皇帝。
那么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近代学者杨启樵参考清宫留存的大量原始资料,得出了结论:雍正是因服饵丹药,中毒死亡的。
常人说富贵已极,欲壑难填,于是做了“皇帝想成仙”。在历代帝王中,企求长生不老者颇不少见。以雍正的父亲康熙来说,他虽然比较开明,对科学甚感兴趣,但对占卜修炼这一套也很热衷。宫中档案内,有不少关于康熙命道士炼丹药的记述。雍正的崇尚方术,比他父亲有过知无不及。他迷信占卜,甚至若干官史的任用、升黜,也凭占卜来决定。他到处延访修炼之士,好祥瑞,崇神道。在《御制文集》中还写了不少歌颂神仙、丹药的诗 加以他勤于政务,臣下齐奏,无不亲拆亲行;晚年私生活又有失节制,戕贼身体太甚。当时朝鲜参赞官洪景辅久驻北京,常以其亲见亲闻向朝鲜国王禀报,一次禀报说:“雍正沉迷女色,病入膏盲,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见《承政院日记》)由此可知,这位一代枭雄早已不得不乞灵于药石。当年在官廷内,擅用“祝由”术治病的道士贾士芳,终被擅炼丹药的娄近垣所取代。娄近垣在宫中做了多年“医药顾问”,颇得雍正信任,后来获得巨额内帑,返江西虎龙山扩建道院去了。于是,另两个道士张太虚、王定乾就在宫中大献方术。很可能由于他俩急功好利,想以异少获宠,没想到皇帝吃了他们炼的丹药后就“龙驭上宾”了。
这里还有一些史料,可以作为参考。
一是雍正朝的心膂股肱大臣、大学士张廷玉在《自订年谱》中记述,雍正之死,也说雍正在临终前一切正常。当时张廷玉还“每日进见”,直至那天夜晚十时许,忽被急召进宫,才得知皇帝己濒临弥留关头,使他“惊骇欲绝”。这说明雍正绝非正常死亡。
二是雍正死亡后仅隔了一天,嗣主乾隆在政务倥偬之际突然下了一道谕旨,命令把宫中的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驱岀”,“各回本籍”。又担心这些道士传出宫中秘事,谕旨云:“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指雍正-笔者)御前一言一字…,一经访闻,定严行拏究,立即正法”。这道谕旨,收于《高宗实录》卷一。
乾隆为什么要在刚刚继承帝位,政务繁忙的时候,急急忙忙的来处理这批炼丹的道士呢?蛛丝马迹,隐隐透露了这次“宫廷巨变”的不平常。回顾历史,皇帝因迷信僧道,服饵丹药而死的,唐代帝王中就有五人,明代嘉靖帝也是因服丹药中毒而死的。认为雍正因信任方士误服丹药而骤死之说,当离真相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