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不懂人情世故的清朝皇帝,如何惹怒人民并遭受长久唾弃?

雍正作为清朝的一位皇帝,却因其极端不懂人情世故而引来人民的愤怒和不满。他的统治充满了冷酷无情和严刑峻法,对官员和百姓没有任何宽容和理解。雍正时期,民众生活贫苦,税收繁重,而他却过分追求财富和权力,草菅人命,毫不留情。这种残暴和无情的统治方式不仅引来了人民的恐惧和愤怒,更导致了他长久以来被人民唾弃的结果。

世人若知雍正,对他的印象便是冷血无情、杀兄弑父、谋朝篡位、荒淫无度。若不知雍正便只知“康乾盛世”而已。他在位仅仅13年,却被黑了几百年,这也都是因为他老爱得罪人,几乎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

那他究竟为何要得罪人呢?

又是怎么会得罪这些人的呢?


雍正:最不懂人情世故的清朝皇帝,如何惹怒人民并遭受长久唾弃?

雍正

得罪官吏

这还得从他爹康熙晚年说起。虽然康熙开创了盛世,但到了康熙晚年由于官员俸禄过低,再加上惩治贪官的法律被放宽,致使朝堂腐败,一片乌烟瘴气。另外由于连年征战也导致国库空虚。所以等到雍正继位,他接手的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而是一个烫手山芋。与他父亲的仁政不同,雍正决定为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彻底刮骨疗伤。

亲身经历过朋党之争——九子夺嫡的雍正决心彻底“打击朋党”,对八爷党分化瓦解,撤职监禁。同时对手握重权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削权调任、抄家遣戍。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朋党,他还实行了“秘密立储”,避免因储位悬空而造成九子夺嫡那般朋党之争的惨剧。

剧照

随后他下令清查国库亏空,并且发现贪污官银者便先革职抄家,再勒令其填上原来的窟窿,以防官员用自己的权利让百姓为他的贪腐买单。在清查过程中发现,官员会把收税时拿到的碎银子重铸成标准大小的官银再上缴,但是重铸过程中的损耗部分(火耗)却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于是雍正下令“火耗归公”,将所有的火耗都算得清清楚楚,不允许中饱私囊。这一系列政策下来,基本把官场上的人都得罪了一个遍,那些既得利益者对他简直就是咬牙切齿。

得罪地主

这还没完,因为当时实行人丁税,农民家里人多地少,本来就只有微薄的收入但却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反观地主阶级,家里地多人少,纳税却远低于其收入,这也使得他们的财富越来越多,而农民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于是雍正决定实施“摊丁入亩”,也就是将人丁税摊入土地税中一起征收,这样一来即使地主阶级的人再少,也要按照自己拥有的土地数量来纳税。同时也让农民减轻了税赋。

除了农民得利外,雍正也强调“废除贱籍”让奴隶得到了解放。要知道奴隶和奴才是有本质区别的,奴隶没有权利和人身自由,完全属于主子。而奴才只是伺候主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就比如主子打死奴隶不犯法,相反打死奴才就要吃官司。贱籍一旦被废之后,那些原本被划入贱籍的民众从此成为了普通公民,不再低人一等。奴隶制也彻底被消除了。所以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农民和奴隶是被解放了,可雍正也动了地主阶级的奶酪,他们又怎么会喜欢他呢。

清朝的贱民

得罪地方豪强

另外雍正为了解决地方割据问题,还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让原本西南地区世袭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土司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土司制度是建立在州县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允许少数民族世袭统治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他们可以随意剥削和屠戮百姓,当地的百姓还需要上缴大部分收成给土司,简直民不聊生。

在这种背景下不但经济落后还时常爆发骚乱。所以“改土归流”箭在弦上,于是雍正恩威并施,终于让这项政策得以施行。当地的百姓也只需缴纳少量的税收,这让当地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但雍正也让地方权贵的土皇帝梦彻底破灭。所以地方势力当然也对他没有好感。

土司

得罪文人士大夫

要说雍正一朝文字狱的开端,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年羹尧”。年羹尧是进士出身但战功显赫,他为雍正即位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雍正也十分重视他,从陕总督到一等公,可以说是青云直上。但他却恃宠而骄,越来越不把雍正放在眼里。雍正正发愁怎么好好教训他一顿呢,巧了这机会就来了。

年羹尧

一次恰逢“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于是大臣们纷纷上表恭贺雍正得此瑞之兆。年羹尧也给雍正上了一道折子,他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那意思可就完全不同了。朝乾夕惕本意是从早到晚都很勤奋没有一丝懈怠。但若是倒过来就是从晚上到早上十分勤奋,也就等于在嘲讽雍正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后宫的女人堆里而不是朝堂之上。所以雍正就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扳倒年羹尧。年羹尧失事后,钱名世还写了首诗拍年羹尧马屁,这让雍正越想越气。于是亲自提笔写了“名教罪人”四个字,命人做成牌匾送入钱名世,让他日夜看这几个字好好反省。同时也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钱名世剧照

此后为了控制言论,更是设置了“观风整俗使”来监视士子的风气。这使得士子们只能选择沉默不语、勿论国事。文坛一片哀嚎。所以也难怪那些文人士子们不遗余力来抹黑雍正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