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眼中,十二月份被赋予了雅称“腊月”,在农历里象征着岁月即将告一段落。腊月寒冬,白雪皑皑,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人们聚在家中围炉取暖,品尝着喜庆的年节美食,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同时,腊月也是祈福祷愿的时节,祭祀祖先神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幸福。每年年终岁末,腊月如同一个美丽的画卷,为人们带来温暖与祥和。
农历七月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
孟秋:指秋天的第一个月,引《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
夷则:古乐分十二律,夷则对应七月,此时万物开始被阴气侵犯。
瓜月:瓜月,即指农历七月。因七月瓜果飘香,故得名。
兰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月、兰秋。
肇秋:即初秋。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农历八月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仲秋:因处秋季之中,故称为仲秋,后来民间也称为中秋。
酉月:建酉之月,指农历八月。
壮月: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桂秋:“八月里来桂花香”,桂花盛放,八月称为桂秋。
清秋:取明净爽朗之意。
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农历九月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季秋: 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玄月:《尔雅》曰:‘九月为玄。玄月是夏历九月的别称,也被佛教用来比喻玄妙的真理。
菊月: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暮秋: 秋末,农历九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
农历十月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孟冬:“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孟冬,又称小阳春,是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露月: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
应钟: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应钟与十月相应。
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杜甫《萤火》
农历十一月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仲冬:“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冬季的第二个月,对应农历十一月。
辜月:取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葭月:冬月里的葭草才会吐出“绿头”,所以十一月称之为葭月。
畅月:《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闰月。
忆长安,子月时,千官贺至丹墀。——刘蕃《忆长安·十一月》
农历十二月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严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季冬:即冬季最末一个月。
腊月:“腊日常年暖尚遥”,自秦朝起,十二月被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
严月: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严月、冰月。
暮岁:一年将尽之时,既冰封雪地,又盎然新意,代指农历十二月。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卢象《竹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