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传位给八岁的刘弗陵,这个决定究竟是出于糊涂还是被蒙蔽?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汉武帝的此举出于私心和偏爱,将帝位传给年幼的刘弗陵,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权力延续谋求长远计划。而也有人认为,汉武帝选择刘弗陵继位,是出于对这位少年皇帝的信任和期望,希望他能顺利继承皇位,继续汉朝的昌盛。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这一决定,或许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答案。
我们今天来看历史上的帝王,多有功名显赫的,但是在晚年挑选继承人上都不是多么正确。像秦始皇废黜长子扶苏而立胡亥,秦二世而亡;隋文帝杨坚先是罢了长子杨勇太子位,后立杨广,隋二世而亡;唐太宗李世民因太子李承乾叛乱,后立李治为太子,使得大唐差点不姓李。那么我们今天说的汉武帝晚年立只有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是他糊涂了?还是年老被蒙蔽?其实都不是,立刘弗陵为太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但不是过失,相反还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说明。
诸子相较,弗陵为优汉武帝一生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为皇后卫子夫所生,武帝最初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大儿子,所以立他为太子。
但是后来我们知道,汉武帝晚年比较刚愎自用,又加上江充、韩说等人的构陷,爆发了巫蛊之祸,刘据无奈只能起兵想要诛杀江充等人以证清白,不想反被诬陷谋反,武帝后派兵镇压,最后落得兵败身死,其后虽知刘据是被冤枉的,但也无济于事了。
而自己的二儿子刘闳早在公元前110年去世了,所以不在考虑之内。至于五儿子刘髆由于其舅刘广利和左丞相刘屈氂诅咒汉武帝为图谋逆而不喜,没几年也就郁郁而终了。
剩下的就是三子燕刺王刘旦和四子广陵厉王刘胥以及小儿子刘弗陵。
其实当时最有希望的可以说是燕王刘旦,首先他哥都死了,他就成了老大长子,再一个刘旦文治武功都不错,人也很自信。但坏就坏在太自信了,他自忖老爹肯定得让他当太子了,他就主动上书说想来长安保卫武帝。
这让武帝很不高兴,认为老三这小子太不稳重,不堪大用,又加上后来刘旦属地私藏杀人犯,武帝直接削了他三个县邑;而这个老四广陵厉王刘胥就是一大老粗,武帝很不喜欢没有文化的人,认为这样一大老粗打打杂还行,当皇帝差远了。
最后挑来挑去只剩下小儿子刘弗陵,当时刘弗陵虽然还只有七八岁,但是从小身体好,长得虎头虎脑,又很聪明,武帝很喜欢,并且认为这孩子很有发展前途,就立了刘弗陵为太子。
武帝认为刘弗陵类己不论老百姓也好还是皇帝也好,对自己的子女格外喜欢特别像自己的,认为这孩子得了我真传,就会格外关注。汉武帝也是如此,早前长子刘据武帝认为就很像自己,可惜后来被诬陷致死。
所以武帝看自己剩下的几个儿子,三儿子聪明很像自己,但是没有他爹我这么沉稳;老四武力很贴合自己,但是没脑子。
看来看去只有这小儿子刘弗陵最像自己,小小年纪就长得很强壮了,虎头虎脑,就是一小壮汉,并且很聪明,深得龙心。并且我们都知道武帝是一个很喜欢美丽事物的人,晚年非常宠爱钩弋夫人,这刘弗陵就是钩弋夫人所生,又算得上老来得子,汉武帝就更加开心了。
武帝是个什么人?从小为了自己的日后的发展就能说出“金屋藏娇”这种话、一生将危害中原几朝几代的匈奴打的不敢南顾、将国家思想政治高度集中实现真正大一统的人,他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必然要眼光放的长远,所以当时年幼的刘弗陵所展现出来的才智和行为,让武帝想到了自己幼时,认为这小儿子一定能是个有为之君。
武帝晚年意识到自己穷兵黩武,需要休养生息武帝的前半生一直醉心于北击匈奴,开疆拓土。所以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帮助下取得了汉民族政权对匈奴作战的前所未有的大胜,但是国内消耗也很大,并且攻占的匈奴的地盘无法长久的维系,人力物力粮食消耗的太大。
因此使得整个国家将高祖、文帝、景帝三朝积蓄消耗一空,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频发。汉武帝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因此下颁罪己诏,方使大汉天下得以延续,因此司马光称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未有亡秦之祸”。所以武帝认为他的接班人必须是仁君,需要稳重,能够让国家百姓休养生息,恢复生气。
所以他没有选过于轻佻的三儿子刘旦,也没有选择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四儿子刘胥,而是立了聪慧有加,又有善良仁义之心的小儿子刘弗陵。
事实证明汉武帝的这步棋走对了,武帝去世后的西汉王朝已经不再像武帝继位初期那么强盛了,百姓生活困苦。
汉昭帝也就是刘弗陵继位后继续采用与民休息的政策,多次为百姓减负减税,并且在盐铁商业方面停止了专买专卖等等举措,使得自武帝末年以来的“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局势得到很好的改善。
并且他能够及时平定朝内外的叛乱,重用辅政大臣霍光等人,使得西汉在刘弗陵在位期间又重新兴盛了起来。
我们讲汉武帝之所以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有三个原因。
一是没有办法,相比其他儿子,只能立刘弗陵;
二是刘弗陵很像汉武帝,武帝很高兴;
第三个就是武帝的眼光放在了以后,认为刘弗陵可以恢复国家生气。
这是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原因,但是有原因还不行,武帝需要有足够的把握。这就牵扯到武帝能够最终立刘弗陵为太子的三个把握。
其一就是前面我们说的武帝认为刘弗陵必定可以成为一代仁君,与民休息,使国家再次富强起来。
第二方面就是武帝排除了刘弗陵继位的潜在隐患,那就是外戚。我们都知道刘弗陵继位时还刚八岁,就算他长得强壮,也毕竟是小孩子。万一武帝一去世,刘弗陵母亲也就是钩弋夫人以及她的家族挟天子而干政,再出现个吕雉那女人干的事,那可是汉武帝最不希望发生的。
所以他找了个理由直接废了钩弋夫人,将这个隐患灭杀在萌芽之中。钩弋夫人很无耐啊,原本还想着自己儿子要当皇帝了,我就是太后了,那多爽啊,没想到啊,福祸相依,儿子是当上皇帝了,自己却被赐死了。
其三就是汉武帝为小儿子安排了一套自认为非常完美的辅政班底,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和田千秋五人。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非常有能力;金日磾是匈奴人,很有政治头脑;桑弘羊、上官桀和田千秋也都是武帝末年非常有能力的人,所以武帝认为他们五个搭配起来很完美,可以给自己小儿子保驾护航了。
但是由于后来辅臣争权,桑弘羊上官桀叛乱,五人的架构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但是总归刘弗陵是个有能力的君主,也算是有惊无险,基本达到了武帝的设想。
汉武帝一生有六个儿子,最后偏偏选择了只有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当自己的继承人,这里面有武帝自己的想法考虑,也有武帝不能不这样干的必要性,当然也包括武帝有了充足的准备有把握去立刘弗陵。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重重迷雾阻挡其中,我们能看到的,能了解到的非常有限,所谓探究历史无非就是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去发散性的去思考,去寻找蛛丝马迹,从而获得一个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