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与霍去病:不同的将军之道,不同的士卒选择

卫青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得力将领,以威震边疆而闻名。而与他同时代的霍去病则是汉武帝刘彻的得力统帅,以胆识过人和决断果敢而著称。两位将军虽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战场,但都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将军之道,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士兵追随他们。他们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军事才能,更源自于对士兵的关怀和对战争的深刻洞察。

汉武帝以军功论赏赐,为激励将士杀敌建功,特地设置了大司马的爵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均统军远征漠北,讨伐匈奴,屡建奇功,都被武帝晋封为大司马。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年轻气盛,骑射皆精,敢于任事 ,作战喜欢长途奔袭,出奇制胜,被誉为“特种作战”之鼻祖。

卫青与霍去病:不同的将军之道,不同的士卒选择

在著名的河西之战中,霍去病曾率领800精悍骁骑兵 ,远离卫青汉军主力数百里, 孤军深入漠北千余里,直捣匈奴后方之王庭,捕捉有利战机,共斩首2000余级,其中就有大单于祖父籍若侯产,还俘虏了单于叔父罗姑比以及匈奴相国、当户等贵胄数十人。

就在霍去病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如日中天时,曾功勋卓著、威震漠北的大将军卫青麾下的6位宿将却相形见绌,锋芒不再:前将军赵信(本为匈奴小王,后降汉)兵败投降匈奴,右将军苏建失利怯战,竟弃军逃亡,其余四将李广、公孙贺、公孙敖、李蔡等也战绩平平。为表彰霍去病勇冠三军的绝佳战绩,武帝特封他为冠军侯;而大将军卫青因战绩欠佳,又亡失二将,因此这次出征未获益封。

汉武帝由此特别青睐年轻的勇士霍去病。《史记》记载:

“(武帝)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唯独任安不肯去”。

武帝为此特地下旨定令,命令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俸禄与大将军卫青相同。从此以后,曾势焰熏天的卫大将军势力一日衰似一日,而霍去病后来居上,权势一天比一天更加尊贵起来。 卫青的故友和门客大都离他而去,转而侍奉炙手可热的新贵霍去病去了,一去就能获取官爵,唯独舍人任安(对卫青忠心耿耿)不肯离去。史载: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 ”。

大意是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不喜好自我吹嘘、表现,有气魄,敢于闯荡。

汉武帝非常赏识他的胆魄,曾经想教给他孙武、吴起的兵法,他答道: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

大意:要如何看待作战方略呢,还不到学习古人兵法之时。汉武帝为了褒奖他建立的不世战功,特地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宅邸,要他前去看看(验收),他回答了武帝一句话,被后世视为千古豪言: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匈奴未灭,不以家事为意)”。

因此汉武帝更加器重和爱护他。但他为人处世和起于寒微、为人谦逊、爱护士卒、淡泊名利的舅舅卫青有所不同,史书说他“贵不省士”。因姨母卫子夫被封后,身为卫后外甥的他自幼长于深宫,锦衣玉食,显贵后不懂得关心将士、善待士卒。《史记》载: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 ”。

他率军出征,汉武帝曾派太官令(主管宫廷膳食的内官)送来载满物资的军车数十辆,等到班师回朝,除了辎重仍保存完好,却将车上所载的那些好米好肉全部都丢弃掉了,而随征战士却还有饿着肚皮之人。他率军在塞外征战时,士卒缺粮,有时饿得饥肠如鼓,面无人色,打不起精神来,而霍去病却让军士为他凿地穿孔,建造毬(用毛毯搭就的帐幕)室,供他蹋鞠(一种踢球游戏,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为戏。

“青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

相比之下,卫青仁德,爱护士卒,遇事不争不恼不抢,能够退避忍让,以性情温和得到皇上的喜爱,然而他在国内却不广泛为人所称道。

卫青为人谦逊,性格温和,礼贤下士,却不为人所称道;而霍去病贵不省士,甚至有虐待士卒之嫌,人们却趋之若鹜,甘愿随他远征塞外,还对他啧啧称道,这是为何?除武帝厚爱外,霍去病敢于涉险出奇,屡立奇功,虽然他因出身尊贵而不懂爱护士卒,但却能百战百胜,将士们也能随其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和巨大的收益比起来,受这点苦甚至被他虐待也是非常值得的......

【插图源自网络】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