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生,何需相煎?探寻曹植的才情绝世,命运多舛

同根生,何需相煎?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之子,才情绝世却命运多舛。他的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富有感情和想象力。在他的诗中,常描绘山水自然和爱情故事,展现出他对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曹植虽然长途跋涉,生活坎坷,但却成功地将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融入了他的诗作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同根生,何需相煎?探寻曹植的才情绝世,命运多舛

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才子如流星般划过,他就是曹植。他的才情绝世,令人惊叹,然而命运多舛,天道不公。

曹植(公元192一232年),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子。曹植自幼文采过人,深得曹操喜爱。他的诗歌、散文、辞赋等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洛神赋》,是曹魏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一生,是命运多舛的一生。他的才华未能在政治上得到施展,却在文学领域大放异彩。

曹植自幼聪慧,文思敏捷,深得父亲曹操的喜爱。他的诗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充满了豪情壮志。然而,世子之争的失败,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他失去了父亲的宠爱,被兄长曹丕猜忌和打压,流徙各地,生活困顿。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曹植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将心中的悲愤和无奈化为文字,写下了一篇篇动人心弦的作品。他的《七步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他对兄弟相残的悲哀和对亲情的渴望。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将豆子的残渣过滤之后,剩下豆汁来做成羹。

锅子下面有豆茎在燃烧,锅子里的豆子在哭泣着。

豆子和豆茎原本生长在一条根上,为什么豆茎会这么急切地去煎熬豆子呢?

这首《七步诗》相传是曹植的即兴之作,当时,魏文帝曹丕对其满腹经纶又通晓国事的才华嫉妒又怨恨,于是遇事经常为难他。朝中大臣们趁机落井下石,造谣说曹植想造反篡位,是皇帝的一大隐患,劝说曹丕为了杜绝隐患,不如将曹植杀了,避免到他真的谋反的那一天再追悔莫及。

群臣的这种说法正好称了曹丕的心意,加之刚刚发生了一件谋反的事,曹丕便将曹植传到池厅,说:“看在你我是兄弟的分上,你在七步之内写一首关于我和你兄弟之间情谊的诗,这首诗里不能出现‘兄弟’两个字。要不然,就不要怨恨兄长不徇私情了。”曹植说:“兄长一言九鼎,如果我在七步之内没有作出诗来,兄长可以随意处置我。”

曹植走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他闻到了一阵煮豆子的味道,于是借此直抒胸臆,他在第七步的时候作出了这首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的《七步诗》。曹植作完诗后跟曹丕说:“虽然你是君,我是臣,可血浓于水,为何处处都逼迫于我?我不想跟你争权,只想忠心地追随你。如果你真的想杀我,不必多此一举,父亲在地下也死不瞑目。”曹丕听完之后,无言以对。

这首诗用燃烧豆茎煮豆子的情形,来比喻手足相残之事,文字和寓意都表达得非常通俗易懂。后人往往在劝阻兄弟之间互相伤害的时候,都会用上诗里的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诗用语朴实,寓意深远,其情更深,所以才这样历代流传,有口皆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