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朝代,然而在其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356年7月28日,朱元璋宣布放权太监,让太监集团控制整个国家,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那么,明朝为何突然纵容太监集团控制整个国家呢?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明朝为什么纵容太监集团控制整个国家?1356年7月28日:朱元璋自称吴国公。
为什么朱元璋明知道太监的危害,还让他们操纵朝政?
这是对历史一知半解者的胡说八道。
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主要是唐代晚期和汉代晚期。
汉代晚期,宦官们把持朝政,同外戚闹得天翻地覆。
不过,汉代的宦官毕竟是皇帝的政治工具,主要用来平衡同外戚、权臣的关系,没什么了不起。
以汉末三国的十常侍为例,他们的确实可以干涉朝政,但地位不稳,权力有限。
东汉对于宦官有制度上的限制,直到汉朝灭亡前的汉灵帝时代,十常侍才得以担任内庭外的工作。这就是东汉第一次大范围使用宦官。
尤其重要的是,十常侍并没有军权,政治实力主要依靠汉灵帝的信任。
汉少帝上台以后,十常侍就迅速丢掉权势。
在蹩脚的政治家何皇后和外戚何进掌握大权,十常侍就迅速完蛋。
何进要诛杀十常侍时,曹操曾说“只要一个监狱官吏就能收拾这群太监,根本无需派遣兵马”。
这是因为十常侍没有兵权,手中权力也不稳定,完全不堪一击。如果不是糊涂的何皇后,被十常侍的溜须拍马迷惑,直接可以秒杀这伙太监。
后来杀光盘踞朝政几十年的十常侍,也是毫不费力。
袁绍、曹操等人带几百士兵,冲入皇宫把大小太监全部杀光,连面白无须的也被当作太监误杀了。
其实,中国历史上太监专政问题最严重的朝代,是唐朝晚期。
唐朝建立之初,本来是对太监有着制度上的约束:为了防止历朝历代的宦官专权,唐太宗还下令,内侍省不得设置三品以上的官员,也就是说,一个太监最高只能当到四品,再往上就没有提拔的空间了。这一规定在太宗时期得到了严格落实。高宗在位期间和武则天当政期间,宦官的使用依旧被严格限制。武则天执政时期,宦官的职能仍旧是“阁门守御”、“内庭洒扫”。
唐玄宗时代开始胡搞,提高太监的等级,一度:宦官“黄衣以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
以唐玄宗宠信的高力士为例,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权倾天下。
另一个大太监杨思勖,最终受封骠骑大将军兼左骁卫大将军、虢国公。
唐玄宗开了不好的先例,从制度上造成了太监专权的隐患,让他们具有行政权力,还兼有兵权。
到了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时期,就更离谱了。
唐肃宗对太监李辅国极为信任,甚至任命他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直接掌握兵权和行政大权。
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
虽然唐肃宗生前,李辅国倒是安分守己,随后就不同。唐肃宗死后,权倾一时的李辅国无论是否有这个愿望,也必须参加激烈权力斗争以自保。
李辅国利用手中的权力,诛杀张皇后和越王李系,拥戴唐代宗李豫即位。话说回来,张皇后为了扶持自己的利益,拥戴越王李系上位,一旦成功也会毫不留情地杀死李辅国。
这种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李辅国也只是按照游戏规则而已。
从此后,唐朝的太监集团正式把持了朝政,甚至可以拥立和废除皇帝。
由此唐朝缺乏制度上对宦官集团的权力制约,形成了宦官掌握军政大权的特殊情况。
尤其重要的是,唐朝的宦官还把持了禁军,随时可能干掉皇帝。
这还是唐肃宗的弱智行为。安禄山反叛后,唐肃宗不信任任何将领,派出亲信太监作为监军。唐军主力的神策军在哥舒翰率领下,东进中原平叛。唐肃宗根本不相信哥舒翰,直接委派太监鱼朝恩为监军。
名义上只是监军,实际上鱼朝恩逐步控制了神策军的大权。
到了吐蕃大军攻破长安时,鱼朝恩直接独立指挥神策军来保护唐代宗,开启了宦官掌握禁军兵权的恶劣先例。
当时鱼朝恩已经是为所欲为,把持朝政了。好在唐代宗尚且聪明,趁着鱼朝恩轻敌大意的时候,联合宰相和禁军将领,用“偷袭”的方式杀了。
可惜,此时太监集团已经形成实力。
杀掉了鱼朝恩,唐代宗却无法夺回禁军兵权。最终就是,宦官成为了一个政治集团。
皇上信任太监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后代,没有传人,篡位的可能性较低。
然而,太监却可以抱团保护自己的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
到了唐朝晚期,太监集团已经可以随意废除皇帝,掌握全国兵权和行政权力。
太监集团实力过强,导致皇帝多次夺权的行动都宣告失败。宦官专权问题愈演愈烈,直到唐朝灭亡。
一般认为,藩镇割据并不是唐朝灭亡的唯一原因,宦官专政架空皇帝才是根本原因。
好在除了唐朝以外,其他朝代没有出现过这么严重的情况。
明朝的秉笔太监貌似很牛逼,其实没有任何实权,仅仅是皇帝的代理人而已。
再说通俗点,秉笔太监只是皇帝的秘书。皇帝如果不放权,秘书就算是个屁,并没有任何实权。
所以明朝的大太监,无论是刘瑾、冯保、还是魏忠贤,都被皇帝一句话弄死。
魏忠贤身居高位多年,也绝对斗不过17岁的崇祯。
实际上,秉笔太监是皇帝和内阁大臣的缓冲器。明朝政治制度是内阁制,政务是内阁处理,皇帝只是进行最终决策。
内阁和皇帝的决策存在矛盾甚至冲突,缺少缓冲的话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政治对立。
秉笔太监就是缓冲层,真正闹大了就让秉笔太监背黑锅即可。
所以, 明朝从开始到最后,太监同中央核心权力都没有什么关系。
再说通俗点,明朝的太监就是为皇上背黑锅的。
又是一个死太监!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