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与苏定方:谁才是唐朝第一名将?

唐朝历史上,李靖与苏定方都是享有盛誉的将军,他们的战功赫赫,成为了后世人们争论的焦点。李靖以平定安史之乱,开荒西域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李将军";而苏定方则以战胜吐蕃,巩固西南边疆为人所称赞。两位将军在唐朝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将,这成为了历史学者和后世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个人认为,李靖与苏烈(苏定方)的对比可以以高宗灭高句丽之战时的诸将的身份来稍作比较,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是李勣,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等人是归属于李勣管辖之下的,这里就有“将将”之才和“将兵”之才的区别了。

仅就这点说的话,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李靖和苏烈二人中,恐怕确实是李靖属于“将将”之才(不代表他不擅长将兵),而苏烈的军事生涯里,更多的是表现出一个善战能谋的大将而非统领诸将的统帅的身份出现的。我从下列出苏烈生平主要军事行动年表来稍作说明下:

隋末至武德年间:在隋朝末年,苏烈是借着隋末农民大起义崭露头角的,他从随父讨贼到独立领兵讨贼,战功是有目共睹的(连败清河、邯郸等处叛军)。后又投身窦建德帐下,被窦氏大将高雅贤赏识并收为义子,参与攻略各地。这是少年青年时期的苏烈。作为偏裨将领的他此时谈不上统将的资格。贞观四年灭东突厥之战:在此役中,可以说是李靖与苏定方之间“互动”最频繁的、接触最直接的一次战役。如果单那此次大战来说,作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李靖是仅为匡道府折冲的苏烈的上司,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二人的统将与被统关系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阴山之战中,李靖“命”苏烈作为前锋率两百“彀马”袭击颉利可汗的牙帐,取得大胜。这一时期的苏烈同样只是被唐廷起用的窦建德旧将罢了。永徽六年、显庆二年、显庆四年败高句丽、吐蕃、都曼及灭西突厥之战:在太宗贞观四年到高宗永徽六年这其间二十余年的闲置,个中内情已无法得知(有关于受萧瑀弹劾李靖事件牵连是说法,详见拜根兴《苏定方事迹考疑试论稿》)。高宗时期被起用的苏烈,先以左卫中郎将身份与营州都督程名振一同讨伐高句丽,颇有战果,并贯彻了唐朝不断削弱高句丽资源的目的。随后他又作为前军总管(又是个先锋的角色)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征讨西突厥,在这次程知节晚节不保的一役里,苏烈大出风头,先率五百精骑解救被围困的程知节部,又冲杀西突厥军。而副总管王文度的愚蠢行径与敛财行为更能凸显出苏烈的光辉形象。显庆二年至显庆三年的灭西突厥之战中,苏烈终于升为了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任雅相、婆闰等与阿史那贺鲁大战,但此次战斗中主要说的仍是他以少败多的英勇和踏雪袭击的胆量(显庆四年的以安抚大使飞袭都曼之役,与此役类似,不再单列,可自行百度“苏定方”词条或参见《资治通鉴》相关章节)。显庆四年的乌海之战,苏烈同样以少胜多,战绩辉煌(具体双方兵力数量争议似乎颇多,此处不列出了)。在这几次战斗中,看到的是苏烈个人统兵的奇、勇,也基本与“驭将”、“将将”无关。显庆五年平百济之战:显庆五年,苏烈以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一职统帅刘伯英(就是许敬宗说的“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的刘伯英)进攻百济,水陆并进,直取泗沘。显庆六年至龙朔元年:苏烈与契苾何力分统南、北两路唐军,企图一举攻灭高句丽。苏烈进展顺利,直接包围平壤,但因契苾何力等部突然北返平叛,加上大雪久围不下、主将病逝、岭南水军覆灭(有人认为庞孝泰部的覆没于大的战局并无影响),苏定方只得解围回师。龙朔三年至乾封二年:年迈的苏烈继古稀之年远征高句丽之后,又奉命为安集大使,统郑仁泰等人,“节度诸军”,负责西线对于吐蕃、吐谷浑事。李靖与苏定方:谁才是唐朝第一名将?

综合来说,苏烈一生的战斗经验不可谓不丰富、所取得的战果不可谓不丰硕、所使用的奇谋才勇不可谓不令人羡叹,但要注意的是苏烈几乎都是以表现个人智勇而实现的。作为个人来说,他是位杰出的将军,但与多次担任唐军大帅的李靖相比,在“将将”方面应该是远远逊色。

李靖平萧铣、辅公祏、西突厥、东突厥、吐谷浑等等的一系列战役,多已统帅面貌登场(这个在各位答者精彩的论述中已经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尤其以平吐谷浑之役,他的五位副将规格极为豪华(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又以前三者最著名)。他的《李卫公兵法》及一些托名伪作的出现,都可从侧面应证李靖不仅善于“将兵”,更善于“将将”。

至于谁称有唐第一名将,见仁见智,我认为只有不同方面的领先者,真要分出一个高下,只怕难以做到多数认同。但就我自己来说,我也认为善战多谋、通晓诸艺的李靖的形象更为饱满,更符合这个所谓“唐朝第一名将”的称号。

从军事上应该也是如此,尽管事实是有些观点认为李靖的战绩并非那么实在,这里也不再重提,何况这个话题涉及广度太大,难以说清。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