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湘灵是一个青涩美好的恋情,然而这段感情却被易母拆散。易母为了儿子的前途着想,要求他成为一名官员,因此白居易只能黯然与湘灵分离。这段纯净的爱情故事让人心生不舍,也让人意识到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
上回我们说到,十九岁的白居易和十五岁的湘灵,那对青涩的孩童,终于相互表达自己的爱慕。这回我们一起来聊聊,白居易与湘灵自己的爱情阻碍,白居易的母亲。
自从白居易遇到湘灵,就渐渐明白爱情是什么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他们那个年龄,也差不多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了。白居易也渐渐学到,那是所谓诗人的爱情观,非卿不娶。

白居易送给湘灵一个背面有盘龙的铜镜,他说,曾经有一个诗人,将一面铜镜送给他心爱的的女子,现在我也将这面铜镜送给你。
这个少年用这面铜镜,当做自己的心,送给了那个女子。
湘灵收下了这面镜子,也明白了少年的心意。爱情这颗萌芽,在她的心里已经开始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了。
这对少男和少女,就这样私定终身了。他们在夜晚,借着夜光,依偎在一起,相互诉说着自己高兴的事情,谈论着未来的生活。
他们的爱情很快就被白居易的母亲发现了。白居易的母亲再次变为世俗的女人,她认为白居易以后是要去做大官的,娶的是那些豪门贵族的女子,而不是那个村姑。但是这一次白居易没有退缩,他倔强的要坚持这段爱情,即使是那个他从来都不敢反对的母亲。
姜终究还是老的辣,易母知道自己阻止他,于是趁白居易父亲去襄阳任职,把全家迁往襄阳。白居易这次改变不了什么了,他不得不和那个女子分开了。离别终究到来了,但是没想到这么的快。
走的那天,那对恋人,紧握着对方的双手,相互看着对方的泪眼。湘灵从怀中将那面铜镜拿出说:"我等你下次将他还给我。"白居易接过那面铜镜,重重的点点头。马车的轱辘声在他的耳边响起,他把头伸出,瞪大眼睛看着湘灵那弱小的身影,她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再也看不到她了,他才不甘心的坐了下来。
脑海中回忆起,这两年的快乐时光,响起每天晚上在树底下一起说着悄悄话,想着她那甜美的嘴唇。他也想将她一起带着,但是他现在却做不到。以前谁又可以料想到今天这样,那么谁又可以想到未来呢?
他给她寄诗,这也是第一次出现他心爱女子的名字,那首诗的名字就叫《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出既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眼泪一直流不停,就算是寒冬也冻不住我的眼泪,每次进过高山都要回头看一下,期望你的身影出现在那里,现在的我,只能一个人依靠栏杆,独自发愁。
在襄阳,因为他的父亲是别的地方来的,所以工资也相对高一点,白居易他的生活也更加的好。但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忘不了那个仙女般的身影,忘不了她那可爱的脸庞,忘不了那闪着光芒的眼眸,也忘不了离别时,她那满眼的泪珠。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更是更加的思念她,他努力咬着自己的嘴唇,用力的抓着被子的一角,让自己不哭出来:湘灵,我想你了。
一年后,白居易的父亲去世了,他们一家人再次回到那个小村庄。按照但是的规矩,白居易需要带着这个小村庄,为他父亲守孝三年。他不可以去和自己的恋人见面。两人再次相见,就想初始一样,在屋檐下,眉目传情。虽然两人不能相互做亲密的动作,但是就这样他也感到很满足,因为终于可以见到她了。经历那一年的时间,他对她的思念,没有随着时间减弱,反而愈加强烈。他真的很想她。
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年白居易二十五岁,湘灵二十一岁,在他们那个时代,要是寻常人家,在他们那个年纪,孩子早已有好几个了。白居易向母亲提出,他要将湘灵娶回家。母亲还是一样,坚决反对他们之间的,还不许他们以后相互来往。她对白居易说:现在你父亲去世了,你要娶也娶一个对你仕途有帮助的女子,要是你以后成为了的官员,娶了那个村姑,还不被其他的同僚给笑死。
在那个年代,没有母亲的同意,白居易根本没有办法将湘灵给娶回家。后来白居易,写过很多的诗讽刺那些门第的婚约,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恨自己的悲情。门第,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在乎门第的差距呢?
白居易特别的苦恼,他绞尽脑汁想办法,希望自己母亲可以同意他和湘灵的事情。母亲不是要我做官吗,只要我成为了一个官员,那我就不需要去娶可以让我做官的女子了。于是白居易发奋读书,期望自己可以考取功名,成为官员。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又在一次生出希望,那么他们到底可不可在一起呢?下一次我再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