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兵败身亡,毛泽东点评一语中的话

关羽兵败身亡,毛泽东曾经评价过:“关羽虽有勇而无谋,拔山倒海,冲过五关斩六将,终究难逃一死。”这句话一语中的,道出了关羽在军事谋略上的不足,以及最终不敌智谋的悲剧命运。在战争中,勇气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正确的策略和计划,就难以取得胜利。关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战场上,谋略同样重要,不能只凭勇气独战。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名武将,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所以在明清以后,关羽逐渐取代了姜子牙的地位,被人尊为“武圣”,俗称“关老爷”、“关二爷”或者“关公”。

直至如今,在港台地区和海外一些有华人的地方,人们依旧会把关公当成神明来供奉。

尽管关羽在民间已经被神明化了,但是他无论是在《三国演义》当中,还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最后的下场都十分凄惨。

关羽兵败身亡,毛泽东点评一语中的话

民间把关羽之死,归咎于“大意失荆州”。意思就是说,他之所以会败走麦城,主要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失误。

毛泽东从十三岁开始熟读《三国演义》和相关评话,晚年也研究过《三国志》,因此他对此有不同的见解。

在毛泽东的眼中,关羽最后之所以会落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完全是因为他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刚愎自用,又不懂得与盟友建立“统一战线”。

一、关羽的孤傲自大

一九四一年,毛泽东谈到关羽的时候,讲到了刘备封黄忠等人为五虎大将。关羽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地说,“黄忠何人”、“吾终不与老卒为伍”,表现出了关羽极端傲慢的态度。

关羽早年犯事,长期流落在外。后来遇到了刘备、张飞,三人结义一起干事业。所以在他看来,蜀汉的基业也是他自己的家当。

他是刘备的合伙人,也是蜀汉的老板之一。即使刘备称了帝,要和他跟张飞排个座次,他的身份也该是王侯,而黄忠则不同。

黄忠一辈子都在给别人打工,一开始就是刘表的手下。后来跟随刘备后因为斩了曹操手下的夏侯渊,立功拜了一个征西将军。从刘表到刘备,黄忠的身份都是家奴,一个卒子罢了。

刘备称呼刘表为兄长,关羽觉得自己又叫刘备兄长,所以算起来也和刘表是同辈分。黄忠是刘表家奴,为啥能和自己平起平坐呢?根本想不通!

在这里,关羽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没弄明白:刘备封五虎上将,看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看从前的出身。关羽这个逻辑要能成立,那五虎上将凑不齐五个人的时候,咋不把位置留给还在床上画地图的刘禅?

后来孙权派人来,想替自己的女儿向关羽的儿子提亲。结果关羽又把人家大骂一顿,说他的女儿是虎女,孙权的儿子是犬子,结果埋下了杀身的祸根。

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有一些事发生了,纵然不满意也大可不必说出来得罪人。比如像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的事,说出来也不会改变,你说它干嘛?再比孙权嫁女的事,婉言谢拒就好了,拿话损他做什么呢?

黄忠毕竟是汉家的臣子,得罪了他也不能怎么样。但是孙权不一样,得罪了孙权,情势一旦稍有改变,孙权就会趁机撕毁盟约。

关羽失败的先兆,在他拒绝孙吴提亲的时候,已经暴露了出来。就连曹操阵营的司马懿、蒋济,都嗅到了味儿。

当时曹操误以为汉献帝的部队与关羽在一起,打算绕道而行。司马懿、蒋济二人赶紧劝住了曹操,让他留下来静观其变。

后来关羽中计对孙吴撤防,跑去攻打襄樊,于是就落入吴、魏的两头夹击之中。关羽腹背受敌,然后“败走麦城”,最终落了一个兵败,身首异处的下场。

二、关羽不识“统一战线”

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在谈绥远问题的时候,又一次提到关羽为什么会失败。他说:清朝入关以后,为什么能以少数统治多数?靠的是统一战线。

清朝根本不承认自己抢了明朝的政权,事实上他们入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崇祯皇帝修坟墓,还把他上吊的那株树保护了起来。

然后,清朝又打着“替崇祯复仇”的名义,带上明朝投降的军队,一起去打李自成。直至最后平定全国各地的反清势力,很多老百姓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天下初定之后,清朝统治者就开始尊孔、拜黄帝陵。

尽管事实上在清朝的朝堂中有明确的满、汉之分,京城附近一开始也有“跑马圈地”,但是在更为广大的民间,他们总是能找到方法制造“统一战线”,把矛头指向别人。

可是关羽就完全就不懂得这一套,所以毛泽东说关羽“对盟军还搞关门主义”,可见“不是个高明的人”。

现实的斗争是极其残酷的,双拳难敌四手,就算你关羽真的是武神降世,你一个人能打百万兵吗?所以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得想尽办法化敌为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了一分力量,也就多了一分胜算。

诸葛亮“联吴抗曹”本来是一个很高明的主意,可惜用错了关羽。关羽这个人刚愎自用,完全不把诸葛亮的方针政策当一回事。最后不光自己死得不值,还连累了整个蜀汉的大业。

基于以上的原因,毛泽东后来有一个结论,认为关羽的确是被民间神话了。毛泽东小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是非常崇拜关公的,他还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讲过他小时候听到的一个关于“关公本来不姓关”的故事。

在那个故事里面,关公原来姓冯,是湖南人。因为替人打抱不平杀了人,最后逃亡到了山西。当他路过潼关,遇到官府盘查的时候,他看到关口的大门,于是急中生智说自己姓关。

这个故事一看,可能就是一个湖南籍的说书先生编的,因为崇拜关羽,非把他编成祖籍湖南的山西人,他用这则故事来突出关公的智慧。

可是后来毛泽东亲自指挥作战以后,就发现这些民间艺人编出来的小故事,突出的只是一种“小智慧”,而绝非是“大智慧”。

一个军事将领要取得最后的成功,不能只有一些小聪明,还要有自知之明和容人的雅量,还要有一些大局观。少替自己树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结语

关羽之所以会兵败身死,是因为他中了陆逊、吕蒙的计,大意轻敌。同时,也是因为他不懂得搞“统一战线”,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假如不和孙权撕破脸皮,也未必会败走麦城,就算攻打曹魏失败,也未必就一定要死。

另外,关羽的失败,还和他坐到了一个不该他坐的位置上有关。毛泽东认为这件事,诸葛亮也有很大的责任,就不应该让关羽去守荆州。

但是依关羽前面骂黄忠时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来看,如果不让他守荆州的话,让别人去,他也不会服。所以就算没有荆州,也会有别的州,没有麦城也会有别的城。

只要关羽孤傲自大的性格不改,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