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安史之乱席卷中原大地,烽火连天,卷土重来。睢阳城是唐朝的要塞之一,扼守了东都洛阳的要冲,守城将士面对着千军万马,生死存亡尽在一瞬间。在这场关键的睢阳保卫战中,一位名将张巡显现出他的英勇无畏,坚守一城,守卫天下的决心。这一战终将载入史册,张巡因此一战成为一代英雄,封神至今。
说起唐朝,给你的印象一定是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当然还有一个标签它永远躲不掉,那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在这场内乱中,涌现出了众多名将,比如世人皆知的郭子仪,李光弼等人。
但还有一个人,他凭借不到7000人的军队,对抗敌人13万大军,在左右无援,弹尽粮绝,困守孤城的绝境之下,坚守城池10个月之久,总共击杀敌军12万人之众。
其成就惊人,护佑了江淮以南千万百姓,更为大唐的反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其战斗的激烈程度,即使过去1000多年,依旧令人唏嘘不已,这场战斗便是“睢阳保卫战”,这个人,便是张巡。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穿越回唐朝,了解一下这起战役的前因后果
唐朝·安史之乱
唐朝这点事大家都懂的,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前期兢兢业业,创下了开元盛世。
可能他觉得自己太拼太累了,治国理政一辈子,难道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吗?
于是就开始懈怠朝政,宠爱杨贵妃,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也就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宠信奸臣,更是信了安禄山的鬼话,让一人兼任3个节度使,手上兵力高达15万。
甚至有网友调侃:李隆基哪都好,就是死晚了!
公元755年12月16日, 安禄山反了,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当时安禄山统帅的兵力高达15万,这些可是长期和突厥,契丹等开战,是实打实练出来的精兵悍将,六神装了属于是,而中央军以禁军为主,多年的天下太平,让其思想懈怠,缺乏锻炼和实战
《资治通鉴》记载: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
寥寥数字,可以看出其装备之精良,军队气势之鼎盛。
接着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夺取洛阳,登基称帝,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并改年号为圣武。
又才过了一个月,就制定了东、西两条进军路线,西路目标是夺取都城长安,东路目标则是进军江淮地带。
按理说,进军长安的难度要远高于东进江淮地带,因为长安有潼关屏障,易守难攻。
可世事无常,唐玄宗听信小人,斩杀大将,瞎指挥,导致潼关陷落,长安无险可守,轻易就落入了安禄山手中。
而反观东路进军江淮的这一路兵马,却被区区几千人拖住脚步,寸步难行,而守城之人的名字,想必每晚都会出现在10多万叛军的梦中。
张巡登场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任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平叛,收复失地。
李亨于公元756年农历7月13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随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攻战事。
次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称帝,年号载初。
安庆绪意识到唐军开始反攻,怕局势有变,于是加快了东进的步伐,命大将尹子琦率13万人马南下攻向江淮地带。
江淮是一片富庶之地,也是李唐的钱袋子,源源不断的钱粮从这里送出,供养着大唐的军队开支,一旦占领此处,大唐势必会陷入乱局。
而作为江淮的门户睢阳(现河南商丘),是控制运河以及漕运的咽喉,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尹子琦作为兵法大家自然也懂得其中利害,攻取睢阳,势在必行。
于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睢阳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话说此时守卫睢阳的是谁呢,正是睢阳太守许远以及河南节度副使张巡。
主角张巡原先是一个小小的真源县县令,是一届文人,因为考取了进士的功名才入朝为官,虽不曾习武,却对战阵兵法很感兴趣,并且一直对此有所研究,颇有心得。
性格属于那种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喜欢结交一些有勇有谋的忠义之士,不喜欢阿谀奉承,也正是因为不愿意向权贵折腰,所以没能在京为官,只能当个小县令。
但只要是块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发亮,张巡的小县令当的是有模有样,很受民众拥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不愿投降叛军,还想打回去,但他遇到了个小问题,手上没兵,于是,他干脆就地起兵讨伐逆贼,没想到振臂一呼,千余人愿意跟随。
张巡也是狠人,他就带着这千余人对抗叛军,对敌中,张巡十分照顾手下的士兵,已经到了我可以受伤,但你绝不能死的地步,整得兵士们热泪盈眶的。
后来张巡到了雍丘,他带的士兵加在这里的,一共也就不到3000,却被投敌的令狐潮率4万大军围困城中。
在雍丘被围的情况下,张巡出色的领导才能不自觉地发挥出作用,他先后领导了多次以少敌多的战斗,身先士卒,并且都获得了胜利,跟随的士兵们也是越战越勇。
张巡不拘泥于古板的兵法教条,善于随机应变,经常在夜间开展袭扰战术,当弓箭不足时,又实施了草人借箭,轻易获得数十万敌箭。
张巡在雍丘坚守数月,经历大小数百战,歼敌上万人,勇猛无比,可惜邻居不争气,周边的济阴和颍川轮番陷落,他明白再固守雍丘已没有意义,于是退守宁陵。
在宁陵,张巡和睢阳来的唐军一起,再次以少击多,斩杀了上万叛军,也就是这时他被封为河南节度副使。
但是宁陵,毕竟也只是个小城,根本无法抵抗强敌的东进步伐,张巡一看形势不妙,又主动和睢阳太守许远合兵一处,准备坚守睢阳。
睢阳保卫战
公元757年正月,张巡刚来到睢阳,又被围了,而这次的敌人便是尹子琦所率的13万大军。
反观张巡,尽管和睢阳太守许远合兵一处,也才7000人不到(史书记载6800人)。
以7000对13万,这不就是茅房里打灯笼—— 照屎(找死)
可此时也别无他法,大唐虽幅员辽阔,但张巡已经退无可退,因为他们身后就是大唐的钱袋子!
一旦让叛军杀入,大唐的局势将更加危险了,所以张巡和太守许远一合计,宁死不退,唯一的想法就是一个字:死守。
再看叛军大将尹子琦这边,以13万对7000,优势在我,吃掉睢阳,那肯定是手到擒来。
在占据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尹子琦想速战速决,所以令士兵接连不断的冲锋,妄图一波就推掉敌方水晶。
可张巡是何许人也,他深谙守城之道。没有采取保守的固城自守策略,而是不拘于成法,主动寻求战机。
尹子琦的攻城部队又是以步兵为主,他想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强行登上墙头。
而张巡利用多兵种的优势巧妙布局,完美配合,化解了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
首先是利用弓箭手,守城一方,依据高高的城墙掩护,危险相对比较小,而且可以居高临下,敌人则散布于城墙之下,无险可守。
所以以弓箭手对付攻城的士兵,方为上策
张巡命人事先准备了大量弓箭,搬于城墙之上,严阵以待,待叛军通过梯子爬到中间位置之时,张巡一声令下,城上箭矢密密麻麻射向叛军。
其次,张巡并不一味地在城头射箭,在击退敌人攻势后,大开城门,利用骑兵主动冲杀撤退的地方步兵,这时战局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就这样,几波攻击下来,张巡基本都是0换5。
虽然唐军数量少,但在张巡的指挥下却越战越勇,士气不减。
睢阳太守许远也算看出了,张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干脆让他当老大,自己则心甘情愿做后勤保障工作。
张巡和许远各自在自己擅长的位置,完美配合,确实让军队发挥出了超强的战力,实现1+1>2的效果。
反观叛军这边,尹子琦前几日还在信誓旦旦: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现在呢,没攻下睢阳就算了,自己还损失惨重。
他虽坐拥十几万大军,却心高气傲,急于求成,失败后不是反思错误,而是命士兵继续攻城。
经过统计,这一波攻城,两军连续厮杀了十六个昼夜,最终唐军获得胜利,不仅击毙敌军2万余人,还活捉敌军将领60余人。
此战之后,叛军见东进不得,选择了退兵。
此时,距离安禄山叛变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整个战局还是对唐军不利,河北全部沦陷,在河东(山西省),李光弼依旧苦守太原,而唐军几番想收复长安,都被叛军所击退。
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是江淮地区会生灵涂炭,唐军也会失去主要的钱粮支持。
唐军在经历了最初的连续惨败,缓过神来后开始将四大藩镇的精兵内调,大批原本不在内地的精锐边军开始回防,只有守住睢阳这个钱袋子,才能让大唐重新焕发生机。
第二次被围
尹子琦退兵之后,经过短暂休整,于三月再次派大军围上睢阳,这次他没有选择强攻,而是换了一个打法,劝降了守军的一个将领,准备来个里应外合。
归降的将领是许远手下的部将李滔,他伙同大将田秀荣,准备在战场上临时倒戈,还以“绿帽子”为信号,也就是他们带的人在冲锋时都会戴上绿帽子,好让叛军知晓是自己人。
当战斗打响,叛军先是佯装撤退,张巡故技重施,开城门冲锋,叛军见唐军之中,果然有一大群带着绿帽子的“绿帽军”,且都是骑着战马冲锋在最前面的骑兵。
叛军心中暗喜,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精兵强将都将成为他们的士兵,所以一路让开通道,开开心心的迎接。
可是没想到,这群戴着绿帽的骑兵,在冲到了叛军的内部之后,突然举起武器,肆意屠杀,丝毫没有防备的叛军后排被开,损失惨重。
原来有关“绿帽军”投敌的事,张巡早就收到了消息。他思考再三,决定来一招将计就计,先将想投降的绿帽军拿下,然后全部换上能打的精兵悍将,配上战马,毕竟以骑兵的速度和杀伤力冲杀进敌人老巢,毫无准备的步兵又岂能招架。
所以才出来了战场上的这一幕,当叛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遍地哀嚎了,大唐骑兵从敌营内往睢阳城方向进攻,同时,张巡又派遣步兵正面接应骑兵,里应外合,越战越勇。
尹子奇见计策失败,唐军又越战越勇,趁着夜色再次退兵了。由于是夜间撤退且比较匆忙,很多物资和牛羊都没来得及带走,这下可便宜了唐军,一波肥。
张巡甚至还想趁胜追击,出兵攻打陈留,尹子奇听闻这个消息,恼羞成怒,我十几万大军,不仅没灭掉你小小的张巡,你居然还想反攻,这颜面何存啊。
于是,他再次率大军,又又又把睢阳围了起来,这次他是铁了心要把这颗钉子给拔掉。
可张巡压根就不怕,为了鼓舞士气,他杀牛宰羊,带将士们吃饱喝足后,亲自擂鼓助威,然后执军旗冲入叛军阵营。
面对来势汹汹,勇猛无敌的唐军,叛军再次被击败,经过多次冲锋,唐军斩杀了30多名敌将,消灭士兵更有3000多人。
睢阳虽然被围,但在张巡的指挥下,军心不乱,斗志不减。
到了5月份,城外的麦子快成熟了,叛军开始收割麦子,有资料记载是为了补充军粮,也有说是为了不让唐军得到,张巡见状,心生一计。
天黑的时候,张巡集齐士兵,擂鼓做出要出战的样子,叛军听见鼓声,马上停止收麦,并列军阵准备迎战,可却久久不见唐军的影子。
要说这样“狼来了”,搞个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之后的每天晚上,夜夜如此,先是擂鼓一番,又不出战,搅得叛军不得安宁,都快搞神经了。
经过多轮的戏弄后,叛军也是习以为常,即使听见擂鼓声也不为所动,彻底放松了警惕。
而张巡等的就是此刻,这一天他在一通擂鼓之后,同大将南霁云,雷万春等十余将领,各率50铁骑从城门杀出,500余铁骑直冲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
此时叛军大多还在睡觉,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军中大乱,骑兵犹入无人之境,击杀超过5000名敌军
等敌军反应过来时,张巡已率众人回到城中,叛军大将便率一千余骑兵于城下大喊:
张巡老儿,快开城投降,有本事搞偷袭,有本事你开门啊。
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中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奋勇杀出,杀敌数不祥。
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在张巡的指挥下,屡次打胜仗,但在被包围,又缺少粮草的情况下,局势还是不妙。
张巡也明白,城中粮草有限,不宜久战,他便想擒贼先擒王,干掉叛军将领尹子奇,迫使对方退兵。
但做起来难度非常大,因为唐军中没人认得尹子奇,而且尹子奇每次督战,身边都有几个与其穿着一模一样的人,难以辨认。
张巡思来想去,又生一计:投石问路。
在战场上先用蒿草做成的箭来射向敌军,士兵见状都用蒿草当箭了,必会以为城中已弹尽粮绝,然后拿着蒿草向长官报告,此时便能看出谁是尹子奇。
计划一切顺利,当尹子奇正在仔细端详蒿草的时候,张巡命南霁云一箭射出。
南霁云果然箭法了得,一箭命中,尹子奇当场!…就瞎了左眼,主将重伤,叛军陷入混乱。张巡趁机率兵出城追击,可惜最终还是让尹子奇逃了。
尹子奇为报屡败和损目之仇,多次向安庆绪要兵攻打睢阳,我们从地图上看,当时唐的主力是集中在西部与北部。
叛军原以为东进江淮流域会很顺利,然后顺势截断唐朝中央的粮食供给,结果却在睢阳被拖住,使得尹子奇所率的主力部队被张巡所牵制。
如此方使唐朝能够反攻、使郭子仪能够从容的收复两京之地。
第三次被围
七月,尹子奇征兵数万,又又又又围住了睢阳城。
而这时的睢阳城,最艰难的时候到了,倒不是张巡怕打不过,而是城内粮草紧缺。此时全城的守城将士,每天只能分到1勺米。
不知道他用的勺有多大,我们以100g米举例,煮成米饭有这么多,它的热量在260千卡左右,约等于半袋方便面,而成年男性通常一天所需热量在2000千卡左右,可想而知,当时的他们有多难。
实际上年初的时候,睢阳城的粮食是够的,有六万斛之多。
《新唐书》记载:巡始守睢阳,众六万,意思是当年隋阳城军民一共6万,粮食可以支撑睢阳城军民一年之用,可濮阳、济阴二郡开口要粮。
“给点吃的吧,再没饭吃我们只能投降了”,太守许远虽不情愿,还是分了一半粮食给他们,结果他们要到粮食后,转头就投敌了。
本来能吃一年的粮食,现在只能够吃半年,到了7月,城中粮草将尽。
再加上睢阳一直被围,周边又无人来救,米吃光了,士兵只能啃树皮和茶纸,甚至把铠甲都煮了吃了,而此时的唐军能战斗的也只剩下了1600多人。
尹子奇对张巡那是恨之入骨,为了尽快攻取城池,他这次又有了新花样,准备了攻城机械,建造了大型的云梯,上面部署200精兵,云梯在前,后面再配合大量步兵,只要云梯上的精兵成功入城,那么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张巡也得知了云梯的存在,他事先在城墙上掏了三个洞,当云梯快临近的时候,先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头上带有铁钩的木头,锁死云梯不让其逃脱。
再从另一个洞中伸出木头抵住云梯不让其前进,就在云梯是进退不得的时候,第三个洞中则探出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直接从中间烧断云梯,梯上的士卒不是烧死就摔死。
眼见一计不成,尹子奇又造出了一种钩车,用钩车的钩子破坏城上的敌楼。
但这也难不倒张巡,他命人准备一根大木头。木头的末端安置了连锁,并在锁末安装一个大铁环。随后用铁环套住钩车的钩头,将钩车拔入城内,折断钩车的钩头,将钩车破坏。
眼看钩车又不行,尹子奇又命人造了木马车攻城,这样士兵可以在木马的掩护之下,不惧怕唐军的弓箭。
不过这个木马车有个致命缺陷,它是木头所致,张巡利用熔化的高温铁水灌入木马,将其成功烧毁。
虽然机械攻城的计划被张巡一一瓦解。但尹子奇并气馁,他另有良策,让士兵们利用沙土和木材来累台阶,这样垒出一定的高度,士兵自然就可以登上城楼。
张巡见状也不禁感叹:
世上竟有如此聪慧之人
破解之法也很简单,每天都将松明、干草等易燃物扔在台阶上。一连十多天后,最后在一个风向有利的日子,突然出城与叛军作战,并派人偷偷点燃台阶上的易燃物,熊熊大火冲天燃起,一直烧了二十多天才熄灭。
你以为尹子奇黔驴技穷了吗,当然没有,他思索多日,终于还是想到了一条妙计,我就把你围住,活活饿死你。
他命士兵在城外挖了三道深深的壕沟,并围城设置木栅,想阻止士兵突袭,准备长期围困守军。
睢阳城的唐军确实被困死了,已经陷入绝境,能战斗只剩600多人,而且别说粮食了,连树皮、茶纸都被吃光了,战马也被杀的差不多,后来连老鼠和鸟都捕不到了。
此时的睢阳城犹如一座地狱,如果没有援军和粮食补充,那么结果可想而知。面对这种无解的局势,张巡只能冒险出城求援,命大将南霁云率30名骑兵突围。
南霁云当真勇猛,在只损失了2名手下的情况下,冲出了重重包围,到达临淮见到了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希望他赶快发兵救援睢阳,如果睢阳丢了,下一个就是临淮了。
可贺兰进明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拒绝出兵援救。
不过他很欣赏南霁云的英勇,准备了酒肉来招待南霁云。南霁云寒心的说道:
“我突围出来时,睢阳城中的将士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吃东西了!我就算想吃,也难以下咽。
说罢,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并说:
“我既然辜负了张将军的重托,就留下一个指头以示我来过。
南霁云无奈离开临淮,快要出城时,万念俱灰的他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说道:“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可惜这句誓言他终究未能实现。
南霁云多方求援无果后,准备杀回睢阳,在经过宁陵城时,终于借到3000士兵,他率领3000人,趁着夜色杀入睢阳。
但进攻到睢阳城下之时,3000人的队伍也只剩下1000多人。
除了带来了1000多人,南霁云还拼死抢到了数百头牛,估计很多兵士的牺牲,也是为了这群牛羊。
此时睢阳城内的将士知道没有援军之后,就有人提议干脆弃城吧,再守下去定然是一死。
而张巡却认为,睢阳是江淮的门户,如果丢失,大唐将陷入险境,只要多坚守一日,那么唐军就多一分希望,离胜利就更近一步。
最终守城将士一致决定:死守
时间来到10月,城中已断粮多日,能吃的都吃完了,就连之前不舍的杀的战马也吃光了,面对这样的绝境。
史书记载,张巡还献出了自己的爱妾,许远也献出了自己的奴仆,史书上甚至有《凡食三万》的记载。
总之,这座睢阳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很多士兵被饿死,活下来的几百人,也大多是病泱泱的。
10月初九,尹子奇率军攻城,将士们皆因伤病无法作战。
张巡向西叩拜说:
“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睢阳城终于破了,城内生还者仅400有余。
张巡,南霁云以及其余30多名大将被俘,尹子奇找到张巡后,愤怒的问道:
听说你每次督战,都睁裂眼角,甚至把牙齿都咬碎了,这是为何啊?
张巡回答道:“我恨不得把你生吞你们这些逆贼,可无奈力不从心”。
尹子奇大怒,当他撬开张巡的嘴巴时,真的看见嘴里仅有牙齿三四颗。
于是便有了,苏轼在《东坡题跋·偶书》中所说的:
“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
虽然尹子奇十分痛恨张巡,但作为统兵十万的大将,他也是个惜才之人,不想杀张巡。但他的部下却说:
像张巡这样的人,都是忠义守节之士,终究不会为我们所用,再说他深得人心,如果不杀掉他,必有后患。
于是尹子琦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誓死不从,尹子奇又想威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说话。
张巡见状便大喊:
“南八(南霁云小名),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屈从不义之人!”
南霁云笑着回答:
“我原想要有所作为。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
最终张巡连同被俘的30多名大将也无一投降,张巡与南霁云、许远等36人全部被处死,著名的睢阳保卫战到此告一段落。
就在睢阳破城约一个月前,爆发了被称为改变大唐命运的香积寺之战,此战唐军大获全胜,歼叛军6万余人,成功收复长安。
在睢阳陷落10日之后又收复了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
唐军从准备反攻到收复两京之地期间,可以源源不断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这全仰仗于睢阳坚守了10个月之久。
后 续
在整个睢阳保卫战中,看上去是张巡以仅仅不到7000人的将士,将手握13万大军的尹子奇拖了整整10个月之久。
但实际上可远远不止13万,安庆绪曾经多次增兵睢阳,总投入已接近20万。将叛军主力牵制于此,李唐才有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为各路援军的反攻和调度赢得了时间。
且江淮作为大唐赋税重地,时刻都在输血给大唐各路援军,钱粮的补充源源不断,10个月的时间足以让朝不保夕的大唐稳住局势,吹起反攻的号角。
在睢阳被叛军攻下仅仅3日之后,新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张镐就率军赶到,大败叛军,重新夺回了睢阳,各路叛军相继被唐军击败。大唐全面拉开了反攻的序幕。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睢阳战役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转折点。
如果再加上之前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张巡一共率军战斗400多场,击杀敌军12万之众。
张巡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出色的守城名将之一,事后被追封扬州大都督,画像也收录凌烟阁。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评价此战是 :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
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睢阳保卫战,看似是张巡协许远、南霁云等将领在守着一座孤城,实则他们守住的是大唐天下。
他们让大唐上下看到了睢阳守军的忠贞气节,大涨唐军士气,也让原本已经逐渐衰弱的叛军颓势更加明显。
如果没有周边几个节度使的见死不救,不发兵又不发粮,此战就不光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必将会成为中国古代上的经典协同作战,这终究是一场遗憾。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故事,我是长风,我们下期见!
参考资料:
《新唐书·张巡传》 《旧唐书》 《全唐文》 《新唐书·忠义传》 资治通鉴 《张中丞传后叙》
作者:奇闻观察室
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
文字版权归奇闻观察室所有
转载/引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