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来,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923年,李存勖与后梁一直有仇恨。到了那一年,他似乎再也忍不住了,而且随着新建的后唐的崛起,他也越来越得意。于是,直接对后梁发起了进攻,并且很快攻占了重要的地点——郓州。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后唐的将领们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是要继续打,还是考虑和解的争执。有些将领认为,虽然已经占领了郓州,但是它离后唐的核心地带,仅仅隔着一条黄河。如果想要守住它,将会非常困难。因此,暂时放弃掉郓州,交还给后梁,转而向西进攻卫州和黎阳,才能保证我们的后方安全,而且也可以增强攻守能力。等待后梁警惕性降低之后,再考虑进攻大计。

李存勖一听就不高兴了,他本想一鼓作气灭掉后梁的,现在怎么能与后梁讲和呢? 这时,郭崇韬注意到了李存勖的神色,于是上前一步对李存勖说:"陛下兴举义兵,立志要除灭梁朝暴政。将士们都在浴血奋战,疲于奔命,老百姓因运输军粮辗转奔波,已经疲惫不堪,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十几年了。现在陛下已经登基称帝,黄河以北的百姓都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日夜期盼我们能迅速灭掉梁朝。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太平,将士和百姓才能得到休息。如今,我们好不容易攻下一个郓州,想的却不是守住而是要放弃它。
您虽然打算以黄河为界与梁议和,那以后又怎么能守住一个广阔的中原呢?如果将领一旦有变,谁还会为陛下守住这黄河呢?近日,梁朝大将康延孝投奔了我们。我和他详细谈过,已经完全掌握了梁军的虚实。这是老天给了我们灭梁的机会,千万不能再犹豫了!希望陛下能分兵守卫魏州,然后亲自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直接攻取敌人的老巢——汴州。我想,用不了半个月,天下就会平定。"
听了郭崇韬的这番话,李存勖十分高兴地说:"这才像大丈夫做的事情!"话尤未落,司天接话说:"陛下,臣夜观天象,恐怕现在不利于用兵。"郭祟韬听后立即反驳说:"古时候任命大将,出兵打仗,总是出其不意,不符合常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况且,我们早已胸有成竹,只要一举攻下汴州,那就等于安定了天下。而你还敢在已成定局的事情上胡言乱语,难道不怕招来杀头之罪吗?"
于是,李存勖更下定了灭梁的决心。他采纳了郭祟韬的计划,命令军队从郓州出发,直接奔袭汴州,结果没用十天时间就灭掉了后梁。当时,由段凝的梁军精锐还在外面,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只能看着京城被攻破。段凝被逼无奈之下,率领五万精兵投降了后唐。

郭崇韬审时度势,力劝李存勖避实击虚,进军汴州。一战成功,使后梁大军不战而降,从而结束了与后梁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成为擒贼擒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辉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