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具体位置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郯国是我国古代一个小国,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Tan)国,属人方。 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炎国演化为郯国。由于历史资料匮乏,无法考证它具体的边界线,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现在每个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资料来分析,大体的轮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但是,一种说法认为,郯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抵琅琊,南至长江,东临黄海,西接徐州,但是后来沦落了。 春秋时期,郯国的周边国家是鄟国和祝其国。

  《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概况,并没有详尽的考察说明。

  因此关于郯国的历史存在疑问之处,诸侯国的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再者,诸侯国的封土,在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后,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

  郯子

  郯子所植的一棵古老银杏树已有3000岁高龄并且存活,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昂然。

  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郯国拜见了郯子,虚心求教。这便是“孔子师郯子”的由来。公元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郯城附近。

  在儒家经典《二十四孝图》里有三个君王,其中“孝感动天”的虞舜和“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广为人知,另外一个“鹿乳奉亲”的郯子却鲜为人知。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国君,“子”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对他的尊称,而是代表他蛮夷国君的身份,他的名字已经失传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