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引入了来自西方的新战术、军队和装备。然而,联邦军被证实比俄罗斯人更适应这些改变。尽管如此,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输掉了胜利,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没有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攻城炮兵运抵斯摩棱斯克,而波兰骑兵打断了俄罗斯军队的补给线。
尽管以上原因,俄罗斯仍需要一个替罪羊为这次战败负责。米哈伊尔·沙因和他的第二指挥官阿尔泰梅·伊兹麦洛夫被指责,后者的儿子瓦西里也因指控叛国罪于1634年4月28日在莫斯科处决。
战后,瓦迪斯瓦夫将边疆城镇瑟尔佩斯克和邻近疆域让给俄国,希望说服沙皇加入反瑞阵营。但是,国王最后未能说服在瑟姆中,不愿于什图姆斯卡-维希条约签署后与瑞作战的反对者。俄罗斯人也不能在这样的联盟中看到好处,对此并不感兴趣,就这样,联盟的计划便化为乌有。
1634年,联邦在南方赢得了一场胜利,结束了波土战争。这些胜利与波尔亚诺夫卡条约一起,结束了自17世纪初开始,联邦与其邻国之间几乎不间断的几场战争。
到1634年春季,俄罗斯人已不仅失去沙因军队,也受到了在南方肆虐成灾的鞑靼人的威胁。菲拉列特主教在先前逝世,没了他,俄军士兵的战斗热情也减小了。甚至在1633年前,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就在考虑如何才能最好地结束冲突。因为曾被选为俄罗斯沙皇,能够提出俄罗斯皇位的要求,国王瓦迪斯瓦夫希望继续战争,或者说因为波瑞阿尔特马克条约就要到期,他想让俄国的盟友与瑞典开战。但瑟姆不想再打了。譬如,普沃茨克主教斯坦尼斯瓦夫·武别尼斯基在沙因投降两周后写道:“我们的快乐在于留在我们边界之内,保证健康和福祉。”在哪一方都不愿再继续战斗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谈判,为的不是暂时的停战,而是“永久的和平”。
谈判在1634年4月30日开始, 波尔亚诺夫卡条约在五月签署,终止了双方的敌对状态。条约肯定了战前状态,俄罗斯需赔巨额战争赔款(20000金卢布),同时瓦迪斯瓦夫放弃俄国皇位要求,返还了莫斯科皇权象征。亚谢尼察注意到,俄方就日后的国内稳定性看来,他们的军队占领的地方再怎么大,也不如瓦迪斯瓦夫放弃皇位所得来的利益高,俄罗斯虽然在军事上未能取胜,但在外交上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