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的那道城门,是“汴京保卫战”中的哪道门

  一个是太平盛世的顶峰之作;另一个则是国破家亡的生死大战。令人意外的是,它们两者竟然存在联系。

  确实如此,如果在“靖康之耻”前,没有张择端记录下北宋这繁华的一刻,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一睹汴京昔日的风采了。兴盛和衰败,原来就在一瞬之间。

  昨天我们说了汴河对于“汴京保卫战”的影响,今天,我们来看看汴京城的城门。

  在《清明上河图》中,只出现了一道城门,就是在接近轴底的地方,整幅画的1/6处。

  城门左侧,就是城区;城门右侧,就是城外,也就是郊区。这样看:《清明上河图》大部分都是描写的汴京城外的景色。

  在金兵打来以前,我们可以看到:汴京城的城门是比较松懈的,甚至连2个像样的站岗士兵都没有看到。也许在他们心中,永远也不会想到汴京城有朝一日会成为战火纷飞之地。

  看过大型历史战争剧的朋友,心中的城墙估计是这样的:

  而《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是这样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座城门的时候,心里也感觉有很大的落差。这种门和城墙,怎么经得起砲石的轰打呢?

  但通过专家分析,宋朝的城墙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你看到的《清明上河图》上的城墙是很现代的,反而证明你看到的画是假的。

  看着这样一道门,笔侠心中不由好奇:这到底是汴京城的哪一道门呢?金军是从这道门攻进去的吗?

  要解开这个谜团,就得结合汴京城的平面图,和“汴京保卫战”的进程来看。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完颜宗望没怎么打,围了一段时间城就撤了,所以很难找到蛛丝马迹。

  而第二次“汴京保卫战”就详细多了,完颜宗翰(粘罕)和完颜宗望(斡离不)围着汴京城狂攻了1个多月,其中争夺最为激烈的就是城东的善利门、通津门和城南的宣化门,我们结合平面图来看看这几座城门。

  大家注意看图:善利门和通津门实际上是两道水门,只有宣化门是一座陆门。而《清明上河图》里面是一座陆门,那就只有可能是宣化门。

  再来看宣化门的位置。宣化门在城南,而汴河在城东,汴河进城只有2道门,就是通津门和上善水门。这样看来,上善水门的位置和《清明上河图》里面的那道门更接近。

  而且,汴京的粮仓大多集中在通津门和上善水门内,所以,金兵才会疯狂地攻打这2道门。但问题是:这2道门都不是陆门。

  由于实在无法在汴京城找到一个和《清明上河图》描述完全相同的场景,所以,笔侠只有大胆地猜测:张择端有可能把几个不同的片段融合到一起去了。

  也就是说:城门是城门、虹桥是虹桥、汴河是汴河,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取景,只不过被张择端创作到一幅画里面去了。

  实际上,金兵猛扑了通津门好几次,都没有得逞,被北宋“四大将门”之一的姚友仲击退了回去。

  后来,他们又猛攻宣化门,姚友仲几乎与城门共存亡。关键时刻,兵部尚书孙傅竟然相信妖道郭京的“六甲神兵”,将原有守军撤下来,才最终导致城门失守。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