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女性在自身、家庭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昨天,市妇联和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共同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女性发展调研报告》,通过大数据回答了这些问题。
近年来,上海女性和男性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女性的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74.8岁上升到2017年的85.9岁,上升了11.1岁,高出全国平均数6岁多。
女性婚育状况有何变化?调查显示,上海女性晚婚晚育已成趋势,未婚女青年的比例不断攀升。与全国相比,上海男女的初婚年龄提高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且女性初婚年龄的提高幅度高于男性。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5.0岁和5.4岁。另外,2015年,上海女性的初育年龄为29岁,已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说,过去10年中,青年女性的婚姻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但是,上海青年的不婚比例在国内并不算高,低于北京、天津、重庆等市,人口总体的婚姻状况更显传统。
调查显示,40年来,上海女性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性别差距持续缩小。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获得硕士学位女生6.84万人,占硕士总数的50.3%;获得博士学位女生1.27万人,占博士总数的48.8%。
2018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的女性占比达33.2%,比1983年的22.5%上升了10.7%。从全国范围来看,在31个省区市人大女代表比例,上海居第三位,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北京(38.0%)和广东(33.3%)。
据统计,从1982年到2015年,在全体女性就业人口中,从事各类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三个职业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7%、12%和8.5%,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长幅度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课题组透露,职业性别隔离仍然是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高层级职业之中,2015年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仅占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