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北魏的盖吴起义是怎么回事 盖吴起义的经过及结果

  盖吴(417-446年)是北魏时期的关陇人民大起义首领,出生于北地郡(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古义亭城),属于卢水胡人(匈奴左沮渠部后代)。

  魏太延五年(439)北凉灭亡。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混战局面。但是,拓跋氏统治者主宰中原之后,对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掠夺和压迫。农民四处逃亡,田地荒芜,十室九空,陇东、关中尤甚。民族矛盾和阶段矛盾十分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29岁的青年英雄盖吴,于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在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聚众起义。关陇地区的汉、胡、屠各、氐、羌各族人民纷纷响应,很短时间,起义军就发展到十万人,声势浩大。十月,北魏驻守长安镇的副将元纥出兵镇压起义,被义军打得大败,元纥临阵被斩。北魏朝廷震动,太武帝拓跋焘忙命将军叔孙拔统辖并、秦、雍三州兵马,驻防渭北,阻击起义军南下。

  十一月,盖吴派遣部将白广平率部西攻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彬县),一举得胜。义军继续西进,攻下了千城(今陕西陇县),杀了魏军守将。盖吴自己率主力南下,攻打关中重镇李润堡(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他一面分兵东进黄河沿岸,一面分兵西攻长安,与魏将叔孙拔激战于渭北一带。在盖吴起义的影响下,黄河东岸山西境内又爆发了薛永宗领导的三千多人的农民起义,与盖吴东西呼应,受盖吴统帅。关中西部的氐族人民也纷纷起义,支援盖吴义军。这样,东起黄河,西到秦陇高原,农民起义势成暴风骤雨,席卷五州之地。盖吴自称天台王,建立政权,设置百官。这时,北魏朝廷惊恐万状。太武帝忙命殿中尚书元处真、尚书慕容嵩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围攻薛永宗;又命殿中尚书乙拔等率领四万人马直奔关中,来战盖吴起义军,但都遭到起义军的沉重打击。

  太平真君七年(446)初,太武帝拓跋焘不得不亲自出马,率领六万精兵进入东雍州(治今山西新绛县),指挥围攻薛永宗。面临敌军的强大攻势,薛永宗终于失败。于是,拓跋焘继续南下,由晋南入关中。盖吴见魏军来势凶猛,只得退回北地、杏城一带。但他又受到魏将乙拔部的攻击,义军暂时失败,盖吴逃出。

  五月中,盖吴又在杏城收集散部,重举义旗,号称“秦地王”.他两次派遣使者南下联络南朝的刘宋政权,请求出兵共同攻魏,并提出了“以义伐暴”、“五州同盟”的口号。南朝宋刘义隆委任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北地郡公。并命雍、梁两州刺史发兵屯于边境,声援盖吴义军。义军发展迅速,北魏朝廷大惊,拓跋焘一面命关中的魏军围攻,一面又调冀、定、相三州的两万骑兵赶奔关中,驻屯在秦岭山口,堵截起义军南来。同时,北魏朝廷又利用收买内部变节分子的手段,分化瓦解盖吴的部下。八月,义军内部出了内奸。盖吴在肃清内部时被叛徒杀害。势单力薄的白广平部也被魏军打败。

  这场起义历经一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也同时促使了北魏朝廷向汉化改革方向的迈进。

  盖吴起义,是北方各族人民反抗北魏贵族残暴统治,寄希望南朝刘宋政权统一全国的民族斗争。盖吴在给宋文帝的上表中说:“自灵祚南迁,祸缠神土,二京失统,豹狼纵毒,苍元蹈犬噬之悲,旧都哀荼蓼之痛。”说明了北方人民痛恨拓跋氏的“残暴统治。他又说:”臣闻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昔中都失统,九域分崩,……倾首东望,仰希拯接,成同旱苗之待天泽,赤子之望慈亲“.表达了人民反对南北分裂,希望汉族刘宋王朝来统一全国的心愿。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