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外族正打算入侵,关外的边塞守关猛将却开关延敌,让整个王朝处于内忧外患、内外交困之中。在这种危急时刻,拥有重兵的猛将吴三桂却做出了让人难以理解的举措,招致后世的骂名。结果,这个动乱的王朝顷刻倒塌,甚至连皇帝也在歪脖子树上自杀了。
然而,事后看来,吴三桂似乎没有完全站在敌人的立场上。事实上,他后来成为了反清的英雄,或许当初他的开关降清只是一时的冲动,更可能是被逼无奈。因此,对于他的这一决定,我们或许应该有一些客观的态度。
吴三桂明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有人赞他勇猛赛张飞。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其父曾是锦州总兵)为都督指挥,后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关外多尔衮金戈铁马兵临城下,关内李自成势如破竹气势如虹。吴三桂虽然武举出身,但并非莽夫,权衡再三,吴三桂答应归顺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但行至半途,得知了大顺军在北京拷打明朝官员追赃之事,不少暗中逃出的官员遮道哭诉,吴三桂大失所望,觉得李自成农民起义打战可以,治国理政或许不行。在心中疑惑、犹豫之时,又收到了父亲的家书。
父亲私下致书吴三桂,说自己被夹拷要他“亟来救父”。两三天后,父亲私函到达正在西进的吴三桂军中,这对吴三桂的降李活动来说不啻是当头一棒。带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吴三桂得知其父被拷夹的同时或稍早些时候,李自成也注意到吴三桂对巩固自己政权的重要性,指示刘宗敏释放其父吴襄并命修家书,劝告吴三桂投降。同时,又派出了降将唐通、降官王则尧、张若麒、左懋泰等人携带吴襄手书和大批银两直至吴三桂军中,进一步劝其投降。从时间上来说,这批招降人员到达吴三桂军中的时间仅比吴襄致吴三桂的私函晚到一两日,而两封信的内容却截然相反,这不能不使吴三桂认为李自成的招降不过是一场骗局,是想诱己进京再行消灭。
不想、不敢进京归顺李自成,就相当于与李自成决裂了。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为图自身生存,吴三桂把目光转向了雄踞东北的清朝政权。
另外,据玉田县南部窝洛沽镇保留的《吴氏家谱》记载也印证了上面的推断,吴三桂引清入关的原因,皆因李自成逼迫吴三桂投降,未果,一怒之下,在北京杀吴家百余口,原文如下:“李贼进京,于宣武门外,杀吴家百余口------”,家仇所使,这也是他引清入关灭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那些把吴三桂开关降清,说成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只是后世文人的扯蛋。是清初诗人吴伟业写的《圆圆曲》有这么两句诗:“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所以后人都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因为美人陈圆圆,因为起义军首领掠去了爱妾,有夺妻之仇。这只是一种野史趣谈,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