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玉玺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专门为皇帝盖公章所准备的物品。然而说到起源,最早的玉玺出自秦始皇手中,秦皇死后传国玉玺便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然而在经历了战争和抢夺后,传国玉玺失去了踪迹。那么传国玉玺究竟流落何处呢?
网络配图
什么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是那个能证明皇帝身份和权威的巨大的印章。
我们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能看到县太爷升堂的时候都有一块巨大的官印放在案几一旁。这官印是皇帝给的,用来证明他的官员身份和权力的。而玉玺就是皇帝的“官印”,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玺派生出来的。那么这个“传国玉玺”是什么样子的?它从何而来,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传国玉玺据说是用着名的“和氏璧”制作的。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绝世宝玉。后秦始皇得这宝玉,便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不料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秦朝迅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79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能够被历史证实的是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打到了咸阳灞上,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新王朝的传国玉玺。刘邦也希望玉玺能够在刘家世世传受,将它称作“汉传国玺”或“汉传国宝”。传国玉玺珍藏在长乐宫。
西汉末,王莽篡权。他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王舜撂下了狠话,说这玉玺是不交也得交了。王政君早先对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现在感觉被虚伪的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王舜慌忙将玉玺捡起来,可惜玉玺还是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网络配图
王莽的新朝政权垮台时,传国玉玺就在王莽的尸体身上。乱军抢到传国玉玺,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一度成为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玉玺。
刘盆子后来也失败了,投降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从刘秀开始,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洛阳的东汉宫廷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传国玉玺,生怕出一点纰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太监们裹挟着汉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等血腥镇压平定后,宫中查点宝物,发现玉玺不见了!
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洛阳再次招来血光之灾。董卓战败西逃,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最先突入洛阳的孙坚部在救火的时候,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宫女颈下赫然悬挂着传国玉玺。孙坚视之为吉祥之兆,有心将玉玺占为己有。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了盟主袁绍。袁绍也想要这传国玉玺,就又演出了好多幕大戏来。
有人说袁绍立即扣汉光武帝刘秀的“标准像”。传国玉玺在他手里停留过吗?押孙坚的妻子逼孙坚交出了玉玺;三国演义则说孙坚带着玉玺返回长沙,在路上被和袁绍一伙的刘表截击而死,后来玉玺落入袁术手中。不管怎么说,袁绍也好,袁术也好,最后都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画蛇添足,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三国一统于西晋,玉玺归晋。西晋末年,中国北方陷入了所谓的“五胡乱华”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传国玉玺开始了最为剧烈的颠沛流离。
在这个阶段,称王称霸的人很多,但玉玺只有一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很多豪强枭雄自己私刻玉玺。比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个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他们私造玉玺的“创意”得到了后世许多乱臣贼子和枭雄豪强的欢迎和效仿。
那玉玺留在建康,随着东晋、南宋、南齐、南梁世代相传。到了南梁时,建康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在寿阳起兵叛梁,最后攻占了首都,得到了玉玺。侯景很快被杀,叛乱被平定。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却趁乱拿着玉玺潜逃到了广陵,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抢走了玉玺。
网络配图
郭将玉玺献给了北齐的行台辛术,辛术再转献给北齐朝廷。传国玉玺遂为割据黄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后来南陈取代了南梁,但是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好办,自己刻一个玉玺。于是玉玺越刻越多,每个割据政权都宣称玉玺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传国玉玺进入北周。四年后,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传国玉玺成为隋朝的国宝,隋朝将传国玉玺改称为“受命玺”,所谓隋命天授。公元589年,陈朝灭亡,隋朝统一全国。那些私刻的传国玉玺也就统统被隋朝没收了。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时,曾遍寻传国玉玺而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聊作安慰。这两方印玺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权的象征。宋朝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发现传国玉玺的希望。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有个人叫段义。他声称自己在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就是失踪多时的传国玉玺,献给朝廷。朝廷很重视,翰林学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员认真考证,认定这是“真秦制传国玺”。
但是关于这段记载宋史中也有很多纰漏,宋哲宗所得或许并非传国玉玺。明清两代,不时出现“发现传国玉玺”的传闻。但拿出来的玉玺都是附会仿造的赝品。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大为改变,不像之前朝代那样看重了。
至此传国玉玺的下落成为了一个谜题。很多人都在寻找,但是至今还没有传出找到传国玉玺的消息。这一谜题还将继续困惑人们,不知何时才能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