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白居易被誉为平民现实主义诗王。他的诗作以真实、自然、平民为主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欣赏。白居易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情感真挚自然,直抒胸臆,没有繁复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他的作品展现了平民百姓的真实生活与情感,抒发了他深沉的思想和对社会的关注。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关怀,也能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体察和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普遍价值和生存现实的深刻思考。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6)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自幼聪明。读书十分刻苦。有传说他因为读书太多、引发了口舌生疮、手上磨成了厚厚的茧子。而且年纪轻轻的就头发全白了。
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二十九岁时考中的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和翰林学士。元和四年,他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元和年间,白居易出任任左拾遗,并写了大量的讽喻诗,由此受到了权贵们的切齿痛恨, 屡屡受到排挤和贬谪。但是,他一生正直、浩气凛然、不畏权贵、体恤民情。在他晚年时候仍然勤政于民;做了不少有益于民生的事。比如,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用来蓄水灌田、排水泄洪。并写了通俗易懂的巜钱塘湖石记》刻在石碑上,告诉人们如何灌溉田地、蓄水泄洪。这就是有名的“白提”。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于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中会昌六年(846年),他在洛阳去世。埋葬于洛阳香山之上,享年七十五岁。
白居易在他生活的七十多年里,认识到了“安史之乱”后的各种矛盾急剧冲突发展的时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从白居易诗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反映。他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认为诗歌离不开现实,也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从而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面貌及人民的生活环境。他还强调诗歌必须有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为民众发声!
白居易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众生活的疾苦、是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的。而且对当时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迸击的作用。
纵观白居易一生,他所有的诗歌创作中,没有晦涩难懂的诗句,显得直白易懂、人人能读。因此,他的诗在当时极为流传;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时时可闻;以至于男女老少、都能随口吟诵。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的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如晚唐皮日林、宋代陆游、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人,都受到白居易诗的启示。可以说,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受关注的大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巜白氏长庆集》71卷,诗作近三千余首。其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也算是首屈一指!他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人相比,他有“诗魔”和“诗王”的称号。
白居易为后世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出口能吟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